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工作會無憂無慮嗎?有何依據?

穆馬


不算是無憂無慮吧,我把我看到的社會情況跟你說下。

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可能會去幾個地方,回老家縣/市醫院、小診所或者藥店、繼續考碩士研究生、出國深造、一線城市夾縫生存。

其實不論去哪個地方,從這次新冠疫情就可以看出,醫生都是最累的職業,而且衝鋒在一線面對病毒,天天防護服口罩不說,死亡率又特別高,雖然醫生是救人的職業,但是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啊。

所以,請愛惜每一個學醫/行醫的人吧,他們都是我們要感謝一輩子的人。


菜鳥主管


學醫,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是我學生時代的夢想,然而由於各種外在因素和自己的年少不懂事,高中輟學造成與醫生這一神聖的職業失之交臂,但我仍然一直崇拜醫務工作者……

我將自己未了的心願講給兒子聽,並把對醫生的崇敬之情有意無意的灌輸給了兒子,五年前,在兒子高考填報志願時,他自己首選了醫學專業。

至於醫學生畢業出來後工作會不會無憂無慮,我想這要看每個人的追求和自身能力還有父母所給的家庭條件,當前各行各業都有壓力,特別是醫生壓力更大,畢竟他們所承擔的是治病救人,工作中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過失那可是造成人命關天的大錯,而且當前國內的醫療環境也不盡人意,傷醫辱醫甚至殺醫的事件屢見不鮮,再者學醫本事就辛苦,前期投入還大,就是普通的本科醫學院也是五年制,而且五年制醫學生就業最多隻能進縣級醫院,所以,他們大都會選擇考研,給自己一個高點的平臺,可每年學校招的研究生也是有限的(17~18%),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拼!

研招國家線今天下午已經發布,小孩雖然超30分,能不能過校招分進複試還是個未知數,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哪怕前面再大的困難也要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只要堅信從醫的信條,為患者減輕疾苦帶去健康,苦又何為呢!


歸心似箭心念家


職場上,哪裡會有無憂無慮的職業、無憂無慮的工作啊。當醫務工作者,後續的煩惱和憂愁甚至比其他職業還要多。


首先,醫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就業就是一個大煩惱。

雖然現在醫科專業的學生總體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是,具體到就業細節上,還是會存在很多明顯的問題。


  • 一是名校的畢業的學生就業更容易,普通院校醫科專業畢業的就業較難。

這一點尤其顯著,名校畢業的學生,大醫院都很容易入職,但非名校的醫科專業,就業難度就很大。


  • 二是高學歷的醫科專業學生就業更容易,專業學歷的畢業生就業較難。

現在大中城市的三甲醫院基本上都要博士學歷的醫科專業學生才能得到入職,本科生基本上很難進入到好的醫院,至於專科生就業難度就更大。


所以,不要以為學醫了,你就可以進入到大醫院,當一個


其次,從事醫務工作,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焦慮情緒更甚。

職場上,有一句對醫務工作者的俚語,叫: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從這句話,你就可以看出來,學醫的人,工作以後的辛苦。


醫務工作者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付出的辛勞與獲得的收益不成比例,所以導致很多醫務工作者在給子女選擇工作時候,堅決不允許子女重蹈自己的覆轍。


根據《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數據顯示,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主要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偏執、抑鬱等。

因此,說學醫的朋友畢業之後,就會無憂無慮,估計他們會嗤笑你的無知。


再次,醫務工作者的安全風險較大,哪裡能夠無憂無慮。

近年來,由於客觀原因,醫患關係緊張,醫鬧事件頻發,傷醫殺醫更是增多,這給醫務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同事,由於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面對疾病侵襲時,特別是面對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時,醫務工作者受到的威脅會比其他職業大很多倍。


這一次新冠疫情就是最好的例證,無數勇敢的醫務工作者成為抗疫的逆行者,雖然光榮,但卻很危險。


總結

以上這三點只是粗淺的分析了學醫人的痛苦,雖然整體上醫務工作者在社會上的形象和地位還是很不錯的,但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現狀也依舊存在很多結構性和體制性的問題。


這些都足以說明,學醫的人,畢業之後,並非像你想象的那樣,可以無憂無慮,相反,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更具壓力,生活的狀態可能更是痛並快樂著,你說呢?


我是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問答達人、問答青雲計劃獲獎者【雪天驚雷】。如果我的觀點對您有啟發、有幫助,勞煩您點贊並關注我,雷哥將把職場乾貨與您分享到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