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难道这句话错了?你有何看法?

用户3281438035690


当然错了,因为这是

操控型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里,列举了七种“有毒”的父母,操控型父母就是其中的一种,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这都是为了你好”……

具体原因:

1. 父母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想继续维持孩子的无力感。

孩子小的时候,比如在婴儿期,各方面都需要父母帮助,父母会有被需要感、存在感等。

等孩子长大了,开始自己做主了,不再事无巨细都听从父母的安排了,有的父母就会感觉到失落,想要“赶走”失落,就需要继续操控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2. 争夺注意力。

比如单亲妈妈,在儿子长大有了女朋友后,会经常参与到儿子的日常生活中去,当儿子或者儿媳不能按照她的意愿去行事,尤其是儿子比较顺从妻子时,为了争夺儿子的注意力,也会说这类话。

3. 为了让孩子内疚。

操控型父母非常善于制造内疚,当ta说出“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时,为的就是让孩子因为内疚,一旦成功孩子就比较容易妥协。

带来的后果:

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简单说,就是他们很难独立,无法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

所以,请不要再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了,在孩子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停止对孩子的控制吧。

欢迎关注@阿朱读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期待更好的自己~


阿朱读书


“你以为妈妈愿意这样吗?”

“那都是为你好。”

有多少父母,说过同样的话,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佛洛姆所言:“那些自我牺牲的的父母对子女通常都有着深入骨髓的无意识依赖心理和自我价值感缺失的问题,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在我看来,“为你好”是一种善意,表达善意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问题在于不该以此为强制执行的理由。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行为更像是道德绑架,是父母想要操控儿女,因为不可得而发出的呐喊。就像我喜欢吃草莓,你给了我一袋芒果,我说其实我想要的是草莓,你说我不懂你们的爱。因为你们是爱我的,所以我要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做事,但事实上,你们并没有去想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都是为你好”本质上是权力争夺

教育中的权力争夺是指教育者通过惩罚、打骂等方式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产生的反抗行为过程。 父母一般都会有以下表现:

1、你就应该按我说的这样做!(强制要求)

人类对权力有天然的迷恋,主要体现在控制另一个人类。“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过得桥比你走的路多”...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些话,这些话往往来自于父母和长辈,表示他们的阅历丰富,然后他们会告诉孩子:“你就听我的,不会错!”父母经历丰富,不可否认,但是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一切都是在发展着的,你所以为的,你所了解的,是否又适合如今时代?

2、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这样对得起我吗?(谴责)

中国式的父母爱孩子就是掏心掏肺,事无巨细,带来的问题是,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按照他们的轨迹来,家长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他们就开始质问孩子:“你这样对得起我吗?”于是,孩子开始承担压力,觉得自己不该这样,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他们开始有负罪感。父母则通过愧疚感一直控制孩子,沉醉于自我感动中。

3、早就告诉过你,我说话你就是不听!(指责抱怨)

布达伦·加里森在《因为爱,所以节制》一书中说:“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我早就告诉过你'。然而,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还是会这样说,明明是关心,却变成了指责和抱怨。他们以一种权威的姿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孩子却因此受到伤害,我已经很难受了,我也知道自己错了,你为什么还要这样来伤害我?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我就是不想再听。

以上三种都是父母控制孩子的行为方式,就算争赢了,其实也是输。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行为就是我们自己,不要想去控制你的孩子,想控制不会管用的,你对孩子的控制就算成功了,也是在让你的孩子与你越来越疏远,也是在破坏你们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1、有个明确界限,而不是永远说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能够理解父母想要给孩子一个完美未来的想法,但是,孩子不是物品,他们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他们不该被我们所操控。在不受到伤害或者去伤害别人时,父母也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世间百味。精心呵护的花朵,是很难经得起风雨的,只有战胜挫折的人,才能更加坚强。

2、说“我理解,但是...”

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特别是父母对孩子,他们不觉得孩子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但事实上,如果你能够使用“我理解,但是...”这样的句式,尽管你是在提反对意见,也会让别人更容易接受。只是,我们总是太急于表示自己的想法,以至于忘记了,没有人喜欢不被认真倾听,当孩子感觉你并不尊重他时,你想与他沟通就难上加难了。

3、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走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你无法要求他人和你做一样的决定,紧张的气氛也不利于沟通。如果你与孩子产生了分歧,尽量保持冷静,心平气和地说出你的想法,然后离开,不要唠叨,给予彼此一个思考的空间。你会发现,很快会有新的可能性产生,前提时,你能做好榜样,认真倾听孩子,然后和孩子说好要求,同样认真倾听你的想法。

家长不是如来佛,孩子也不是孙悟空,没有必要让孩子完完全全的掌握在你的五指山中。荣格曽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爱”与“权力”,“亲近”还是“疏远”,决定权在你们的手里。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相信终有一天,你们可以不再为权力而争夺,取而代之的是温暖人心的爱。


李军佚儿童领导力


作为一位家长,我从没有和我家小朋友说过这句话。“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只是需要看与孩子沟通时的情况,更需要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适不适合讲这句话。

我们家里有家庭原则,基本原则是:平等、民主和自由。很多方面的事都是商量而定的。我是为了你好,孩子如果理解这句话还好沟通,如果孩子年纪小不理解呢?再是孩子正在叛逆期,讲这句话真是火上浇油了。

与孩子之间聊天的时候,最好不说这句“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对我们家长好,对孩子更好。在孩子心里,我们讲这句话就是要强硬的让孩子做自己不愿意的事了。我们不妨换一句话: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我经常讲给孩子的,孩子除了愿意接受,而且更能听到孩子的心声。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也可以在今日头条关注解忧无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