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历史城鲤De明月


朋友,善良不会害了自己。软弱才会害了自己。无能才会害了自己。你怎么把善良同软弱无能画等号呢?

你可能是被一句古话误导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里的善可不是善良是软弱。

善良就是心术正。三观正。正知正觉正思维。不搞歪门邪道。不长成歪瓜裂枣。

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一定要让孩子多学习多进步。然后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不被人欺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王小波说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能力强了才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活的自由度刚刚好。就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老催宝宝


善良的反义词_凶恶、邪恶、阴险。人、事以“一分为二”论_善良是美德;善者,存善念,施善行;不祸害、损害他人……。

引人向善是美德:教人-辨是非、善恶、忠奸、好坏、君子与小人……。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引人向善首先引人入君子之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怀德,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达则兼济天下普渡众生,穷则独善其身归庐自隐”……。

不能滥用善良:70年代之前受教育的人读过《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这两个故事讲的就是滥用善良;对秦桧、魏忠贤之流也不可滥用善良;善良施于善者、忠者、贤者、好人、君子。



四维正邦


我的观点是善良不会害了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善良的人能带给别人幸福,同时也会得到善良的回报。

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相传就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岱崮镇朱家庄村。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给弟弟。继母和弟弟对其百般刁难,后弟弟舍弃继母,郭巨把继母亲接到家中供养。郭巨家境贫困,妻子又生了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影响供养继母,于是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养活孩子。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善有善报的道理,现实生活中个别人对善良有些曲解,必须加以澄清。

一、善良不等于懦弱。善良的人遇事不与别人斤斤计较,总能退让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怕事,更不是懦弱,是高尚的道德修为。安徽桐城三尺巷的故事留下千古佳话,在朝为官的张英面对邻居吴氏侵占他宅边地的行为写下了后人称道的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二、善良不等于无能。善良和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善良是品德层面,能力是立身之本,善良的人掌握了能力就会造福社会,善良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就变成了窝囊。

三、善良的人吃小亏赚大便宜。善良的人与人交往时多为别人着想,把利益让给别人,把吃亏留给自己,表面上损失了利益,但却收获了品德,积赞了人脉,为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不厚,行不远。相反,个别人喜欢赚小便宜,甚至离开人的本性,不再善良变成恶人,虽然一时风光,但终会留下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善良的回报,这是人类的必然规律,不用担心骇子的善良会吃亏。最后再写出劝人行善的几句话:善恶终须报,天道有轮回,不信抬头望,苍天饶过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