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小学,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怎么办?

成都川越教育


小学的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主要有几个原因:

1、害怕回答错误,同学会笑他,老师会批评他;

2、真的回答不来问题,不敢举手;

3、胆子小,没有进行过训练。

小学的孩子完全可以成为一名爱积极发言的孩子,就是看老师的鼓励是不是来得像火一样,能让孩子燃起来。

如果老师没有能更多注意到你的孩子,那么也不要紧。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就完全可以弥补这个情况。甚至能从更多地方面提升孩子的能力。

我的孩子幼儿园开始就不爱举手,但是幼儿园许老师特别喜欢他。总在上课时点他的名,回答问题。孩子对我说:许老师总喜欢让我回答问题。晚上,你能给我读一会儿书,再睡觉吗?

在徐老师的紧盯下,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想读书了。简直太好了。

还没有高兴2年,进入小学了。整个学习环境变了。老师很少点名回答了,都是让孩子自己举手回答。问题来了。

我的孩子和众多同学一样,基于害怕、懒惰、害羞,从不举手发言,个子高坐最后一排,老师也很少发现他。

渐渐的,上课不专心、小动作不断学习成绩也不好,成天在被批评的一波孩子中晃荡,作业也做不来了。

我认为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专心听课引起的,而上课没压力,反正老师也叫不到我回答问题。于是进取心降低了。老师不关注,自己就放弃,大概是这个阶段孩子出的问题。

我并没有过多批评孩子。仅仅做了一件事,他就开始改变了。

那就是,每周都周六和周日的早晨,开始和他一起读书。

小学里大部分时间我读给他听,随时提问题,答错也没关系。可以讨论、可以争辩、甚至可以吵。

初中开始他读给我听到时间多了,提问还在继续。

高中时孩子住校,周末回来还在坚持读。今年大三了,碰上疫情宅家里,我们互相读,随时可以举手提问并讨论答案。

我从没想过,我们这种方式会坚持那么多年。孩子说,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我真的有点感动了。

只是那么简单的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知识积累、辩论能力、语言表达提高了很多很多,最关键的是自信,看看孩子的眼睛,你就能感觉到。

听他在书房上网课,隔着屏幕与老师讨论课题时的从容不迫,你就可以发现,他变强大了。

我的切身体会,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决对比你为他报道兴趣班有用得多。那种心与心的交流阅读,使孩子的成长令人惊喜。

我们父母需要做一些准备,特别是孩子小时候。

1、关注孩子喜欢的故事书和读物。从他乐于接受的书开始读。简单的开始,不要笑话他的兴趣。

2、发现对孩子有帮助的好书。自己要先阅读过,有一定观点和态度,方便讨论。不要否定孩子的观点,允许他表达错误的回答。慢慢引导他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

3、营造一下环境、气氛。我们喜欢各自一杯清水,涤荡一下浊气,就可以开始阅读了。孩子们会记住这个气氛。清水清冽、阳光温暖,简单的设计,就会令孩子养成习惯。

一个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小习惯,培养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父母真的担心孩子这个问题,可以试试我们的方法。

超简单的方法,唯一的困难是——坚持。因为你可能被孩子纠缠着一直要不断提升自己,再也不能停下来。否则就会被那个长大的孩子“批评”、“笑话”、“看不起”。哈哈😄


半称心九林


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很正常,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学生不敢举手的原因,然后才能相应的采取一些措施。

一是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不知道,所以不敢举手。我们读书时都有很深的体会,碰到老师提问的时候,要是自己知道,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有时甚至站起来伸到老师的眼皮底下,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好展现自己的能力。

相反的,要是自己不知道,就会把头低着,生怕看见老师的目光,要是老师点自己起来,那就是胆战心惊。

所以说碰到这种情况,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是课前预习,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用不了多久,孩子的成绩就会上升,老师提的问题他就会知道,他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在课堂上主动举手了。

二是孩子胆子小,或者比较内向,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碰到这种情况就要跟他交流谈心,要告诉他课堂就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要积极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也没事。

同时,老师也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多鼓励,可以点名起来回答问题,要是答对了就给予一定的小奖励。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我想久而久之,只要多锻炼几次,相信孩子是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弄清楚孩子不敢举手的原因,不能盲目的批评或者打击,要多鼓励,多要求,这样孩子自然就敢举手了。





卢超杰


孩子读小学,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其中原因有可能是胆小,没自信,还有可能是孩子对老师有隔阂,或被同学嘲笑等等原因。

我们如何让孩子勇于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我认为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

打仗需要“知己知彼”,我们教育孩子同样如此。当孩子出现了某种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只有了解了孩子心里问题的真实所在,才能因利是导,因材施教。这是进行孩子行为校正的关键一步。

二、对症下药,及早入手

在了解了孩子的症结所在之后,一定要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灌输,也不能牵扯太多。读小学的孩子心里还是很简单的,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应该也很简单,我们只要对症下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兴趣,自信参与。

这是我们对孩子行为校正的具体操作环节。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首先科任老师要肯定,认可孩子,孩子才会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找到自信,找到兴趣和愉悦感,他才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只要孩子有了信心,产生了兴趣参与课堂,那么主动举手,积极回答问题就不是问题。

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其喜欢老师,期待课堂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机会,有针对性的提出孩子能解决的问题,给其机会举手回答,及时捕捉他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并且要多次鼓励,长期鼓励,只要这样一段时间,学生不举手的复杂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四、接触广泛,健全人格。

一个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问题。无论家长或老师都要带领孩子接触广泛,融入团体,走入社会,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避免学生在成长中走弯路,减少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