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小學,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怎麼辦?

成都川越教育


小學的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

1、害怕回答錯誤,同學會笑他,老師會批評他;

2、真的回答不來問題,不敢舉手;

3、膽子小,沒有進行過訓練。

小學的孩子完全可以成為一名愛積極發言的孩子,就是看老師的鼓勵是不是來得像火一樣,能讓孩子燃起來。

如果老師沒有能更多注意到你的孩子,那麼也不要緊。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就完全可以彌補這個情況。甚至能從更多地方面提升孩子的能力。

我的孩子幼兒園開始就不愛舉手,但是幼兒園許老師特別喜歡他。總在上課時點他的名,回答問題。孩子對我說:許老師總喜歡讓我回答問題。晚上,你能給我讀一會兒書,再睡覺嗎?

在徐老師的緊盯下,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想讀書了。簡直太好了。

還沒有高興2年,進入小學了。整個學習環境變了。老師很少點名回答了,都是讓孩子自己舉手回答。問題來了。

我的孩子和眾多同學一樣,基於害怕、懶惰、害羞,從不舉手發言,個子高坐最後一排,老師也很少發現他。

漸漸的,上課不專心、小動作不斷學習成績也不好,成天在被批評的一波孩子中晃盪,作業也做不來了。

我認為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專心聽課引起的,而上課沒壓力,反正老師也叫不到我回答問題。於是進取心降低了。老師不關注,自己就放棄,大概是這個階段孩子出的問題。

我並沒有過多批評孩子。僅僅做了一件事,他就開始改變了。

那就是,每週都週六和週日的早晨,開始和他一起讀書。

小學裡大部分時間我讀給他聽,隨時提問題,答錯也沒關係。可以討論、可以爭辯、甚至可以吵。

初中開始他讀給我聽到時間多了,提問還在繼續。

高中時孩子住校,週末回來還在堅持讀。今年大三了,碰上疫情宅家裡,我們互相讀,隨時可以舉手提問並討論答案。

我從沒想過,我們這種方式會堅持那麼多年。孩子說,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希望一直堅持下去。我真的有點感動了。

只是那麼簡單的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知識積累、辯論能力、語言表達提高了很多很多,最關鍵的是自信,看看孩子的眼睛,你就能感覺到。

聽他在書房上網課,隔著屏幕與老師討論課題時的從容不迫,你就可以發現,他變強大了。

我的切身體會,和孩子一起閱讀、討論決對比你為他報道興趣班有用得多。那種心與心的交流閱讀,使孩子的成長令人驚喜。

我們父母需要做一些準備,特別是孩子小時候。

1、關注孩子喜歡的故事書和讀物。從他樂於接受的書開始讀。簡單的開始,不要笑話他的興趣。

2、發現對孩子有幫助的好書。自己要先閱讀過,有一定觀點和態度,方便討論。不要否定孩子的觀點,允許他表達錯誤的回答。慢慢引導他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

3、營造一下環境、氣氛。我們喜歡各自一杯清水,滌盪一下濁氣,就可以開始閱讀了。孩子們會記住這個氣氛。清水清冽、陽光溫暖,簡單的設計,就會令孩子養成習慣。

一個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小習慣,培養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父母真的擔心孩子這個問題,可以試試我們的方法。

超簡單的方法,唯一的困難是——堅持。因為你可能被孩子糾纏著一直要不斷提升自己,再也不能停下來。否則就會被那個長大的孩子“批評”、“笑話”、“看不起”。哈哈😄


半稱心九林


孩子上課不敢舉手很正常,如果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學生不敢舉手的原因,然後才能相應的採取一些措施。

一是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不知道,所以不敢舉手。我們讀書時都有很深的體會,碰到老師提問的時候,要是自己知道,就會把手舉得高高的,有時甚至站起來伸到老師的眼皮底下,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好展現自己的能力。

相反的,要是自己不知道,就會把頭低著,生怕看見老師的目光,要是老師點自己起來,那就是膽戰心驚。

所以說碰到這種情況,就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好是課前預習,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用不了多久,孩子的成績就會上升,老師提的問題他就會知道,他也就自然而然的會在課堂上主動舉手了。

二是孩子膽子小,或者比較內向,不敢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碰到這種情況就要跟他交流談心,要告訴他課堂就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要積極回答問題,即使錯了也沒事。

同時,老師也要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多鼓勵,可以點名起來回答問題,要是答對了就給予一定的小獎勵。即使回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和幫助。我想久而久之,只要多鍛鍊幾次,相信孩子是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

總而言之,我們要弄清楚孩子不敢舉手的原因,不能盲目的批評或者打擊,要多鼓勵,多要求,這樣孩子自然就敢舉手了。





盧超傑


孩子讀小學,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其中原因有可能是膽小,沒自信,還有可能是孩子對老師有隔閡,或被同學嘲笑等等原因。

我們如何讓孩子勇於舉手,積極回答問題,我認為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深入瞭解孩子的真實心理。

打仗需要“知己知彼”,我們教育孩子同樣如此。當孩子出現了某種不良行為,家長和老師要加強與孩子溝通,只有瞭解了孩子心裡問題的真實所在,才能因利是導,因材施教。這是進行孩子行為校正的關鍵一步。

二、對症下藥,及早入手

在瞭解了孩子的癥結所在之後,一定要對症下藥,不能盲目灌輸,也不能牽扯太多。讀小學的孩子心裡還是很簡單的,某種行為產生的原因應該也很簡單,我們只要對症下藥,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興趣,自信參與。

這是我們對孩子行為校正的具體操作環節。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首先科任老師要肯定,認可孩子,孩子才會在這個老師的課堂上找到自信,找到興趣和愉悅感,他才會參與到課堂中來。只要孩子有了信心,產生了興趣參與課堂,那麼主動舉手,積極回答問題就不是問題。

但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其喜歡老師,期待課堂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教師要在課堂上創造機會,有針對性的提出孩子能解決的問題,給其機會舉手回答,及時捕捉他的閃光點進行表揚鼓勵,並且要多次鼓勵,長期鼓勵,只要這樣一段時間,學生不舉手的複雜問題就自然而然解決了。

四、接觸廣泛,健全人格。

一個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心裡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問題。無論家長或老師都要帶領孩子接觸廣泛,融入團體,走入社會,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避免學生在成長中走彎路,減少各種不良行為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