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誰先愛上他的》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很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導演徐譽庭這樣說:

“我們花100分鐘講了一個故事,其實講的是原諒: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原諒,但是從那一天開始,你變得比之前更加快樂了。”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人物便應運而生,《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這是個笑話?

電影從一開頭就狠狠撕破「假」的存在,每個人的情緒都是真的,劉三蓮(謝盈萱)登堂入室狠敲阿杰(邱澤)家中的鐵門,兒子宋呈希冷眼站在一旁,2個家庭,3個人的相互不退讓,他們之間彷彿沒有愛,但他們卻又深深愛著一個已經離開這世界的人。

那個人的名字,叫做宋正遠。

真正愛人的人已遠離,剩下的3個人,各自有各自的盤​​算,他們明明都渴望著愛,希望可以安穩存於現世,最好是從此擺脫身邊這些人,也許就可以到另一個地方,擁有新的愛人。

《誰先愛上他的》在一陣混亂中開頭,帶領我們看見臺北的雜亂街頭,阿杰曾是羞澀文青,如今是雅痞劇場人,遇到任何挫折與困難從不低頭;劉三蓮原本是溫婉的文書人員,丈夫過世之後搖身一變成為極為情緒化暴躁的女強人。

所以,他們都變了。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這場元配與小王的鬧劇,逐漸揭開三蓮歇斯底里的秘密以及小王的真實面貌。

這樣看似八點檔卻有趣的故事取材其實就來自生活中,徐譽庭曾提及,這故事靈感來自一個同學敘述老公外遇對象是男人的經歷,當時同學向她說:

“我一點都不難過,我好的很,這就是一個笑話。”

如此過度健康的悲傷、用堅強偽裝自己脆弱的模樣一直留在她腦海裡,讓她感到心疼,也促成了三蓮、阿杰這些隱藏傷痕的悲劇角色。但是誰造成他們的傷痕的?老公正遠的中年出櫃造成家庭失衡,然而他的可惡可悲其實源自於可憐,來自無法組成自己真正想要的家庭的無奈。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阿杰、劉三蓮不斷思考自己的位置,對於宋正遠來說,自己會是怎樣的存在,會不會自己努力爭取的一切,都是假的?

沒有人能在一場慘烈的戰役中平安歸來,劉三蓮向阿杰的母親告知同志的真相,只為了拿到保險金,這是阿杰的唯二軟肋,年邁的母親與深愛的男友,劉三蓮同樣也幾乎失去了兒子,面對指責。

“難道你就這麼愛錢,嫁給我爸就只是為了保險金嗎?”

阿杰終於在舞臺前哭個潰堤,劉三蓮提起過往也忍不住在心理醫生面前崩潰,我們都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強悍,收起唇槍舌劍,那些憤怒張狂的表情,總算擁有一種隱藏的張力,悄悄軟化了心的痕跡。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一萬年就是,當有人跟你說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你,從那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正遠曾因社會的眼光想當個「正常人」而選擇勉強自己結婚生子,直到自己日子所剩無多才敢豁出去面對內心渴望。

其實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我就想到了一篇文章《道德與快樂》,提到早期人對七宗罪的誤解而形成長期走不出的限制:以為積極進取賺錢是貪婪、吃太飽就是罪,讓許多職業被延誤,直到幾世紀緩慢地轉變觀念才得以讓企業家、食評家等職業出現。

我想說的是,生命應該是源自於一切的善意和美好,也許現在的否定只是被自我無謂的認知所限,我們眼光所形成對他人的牽制又會造就多少人的一萬年?

“我們一起去看醫生、我們還是可以有別人看起來很幸福的家庭。” 然而情感上並沒有人生病,沒有人需要被治療,他們只是想要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努力做到一般傳統家庭定義的圓滿只為讓人安心、羨慕。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不敢相信的事實

「誰先愛上他的」,片名一字排開,各自蘊含深意,徘徊於三位主角間的家庭愛情喜劇,讓觀眾以旁觀者清的身份,跟著劇中角色佇立於時間長廊下,探索愛的誰先誰後。

片頭直以動畫開了小玩笑,硬是在其中擠出「愛」字,別有用心又不失幽默的設計,正也是「愛」字成為全劇核心所在,一個我們看似瞭解,卻又時而疏離的動名詞,帶著我們衝破傳統體制、打破二分的對錯規則,在人生不同身分裡轉換省思。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劉三蓮,一個典型臺灣傳統婦女的代表角色,把家當作生活的一切,所作所為、開口閉口都將愛化為「我是為你好」的理由。

她每天上演著與兒子鬥嘴的戲碼,卻忽視給予背後更重要的互相傾聽。直到發現逝去的老公居然把保險金留給外人,而且對方是個男人,平時忍氣吞聲的她飽受著不平衡的情緒,面對兒子的叛逆,讓媽媽不得不與看似敵人阿杰正面對決,然而卻也為彼此開啟不禁意的契機,進而擁有讓彼此互相溝通了解的機會。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難道都是假的嗎?”

“我努力做一個好媽媽好太太,我為這個家做了這麼多有錯嗎?”

「劇場女王」謝盈萱在戲裡主修潑婦罵街,讓兒子呈希受不了躁鬱症媽媽,調侃她這麼會罵會演悲情女主角“應該去好萊塢發展”,認為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做得好,為什麼兒子老公都不理他。

常常付出者認為所謂的「好」,其實是以愛為名的干擾;而他死命奪回的保險金,說穿也只是想從老公那獲得最後一點點愛而已。

兒子宋呈希以為自己是討厭媽媽,卻被心理諮詢師一語道破——討厭和無能為力是不一樣的。面對媽媽狀況的無助才覺得反感,因為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改變。我們有時也是這樣,就像有些男生會說討厭女生哭,其實不是討厭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讓事情變好的無能為力。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他一定是壞人,不然怎麼看起來一點都不難過?”

接著以三蓮的兒子視野出發,利用腦海中塗鴉的方式來表達真實想法,並不時對探索到的現象發出疑問:“到底誰是壞人?”

阿杰是壞人嗎?為什麼正遠都走了還看起來那麼沒事。看似桀傲不羈、吊兒啷噹,其實深情都表現在細節裡,就像梁實秋說的:“你走了,我不會送你;你來了,多大的風雨我都要去接你。”

自私也無私,他可以無私的即使正遠離開他十一年後回來還是愛著接納他,也可以自私地為了留正遠在自己身邊,用心照顧他直到生命盡頭:

“我其實是為了我自己,因為想要留你在身邊,一直留一直留一直留。”

如常買小籠包到醫院探病才恍然人事已非的錯愕,砸光積蓄、腳斷也要上臺的堅持,表面無情,實則整部舞臺戲都在表達對他的思念,用睽違17年同一部舞臺劇《巴厘島》的再度演出,做為獻給正遠的百日禮物。對他來說,正遠就是他的「巴厘島」,那夢幻的巴厘島,多美好。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而在最後舞臺劇謝幕時阿杰媽媽出現的那一刻,那束花與擁抱,代表的不只是被認同的起點,也是對正遠告別的嚎啕。

隨後一首《巴厘島》貫穿整部電影,有點像《愛樂之城》,時不時在戲中穿插一兩句旋律。

發現常常有阿杰的場景就會出現幽微的第一句,彷彿是阿杰又想他了。看完電影后才明白為什麼劇中要設定是正遠寫的,隱隱約約覺得「還要多久的時間」、「多渴望你給的自由」、「帶我感受最當初」好像在對阿杰說,好想回到做自己,和你一起的快樂。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在這些人的故事之後,依然看見了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這悲傷意味著:我們到了最後一站。這幸福意味著:我們待在一起。悲傷是形式,幸福是內容,幸福填滿了悲傷的空間。”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戲中人物剖析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謝盈萱曾在遠見雜誌的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她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追究「誰」與「順序」,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就,一點點都沒有嗎?”

當劉三蓮由衷地向過去的歲月捫心吶喊,卻也真實呼喊出眾多有類似經驗的人心中無解的質疑。

對於不被世人所廣為接受的愛,多半的人為了符合這社會所期待的模樣,寧可避而處之,也不願傷害周圍人的心,而在阿杰與宋正遠身上,看見幾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美好倩影,不僅為過去時以悲傷黯然作結的同志愛戀增添幾分幸福美好。

同時的也讓觀眾以更為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同性之間的情感,進而拓寬「愛」所賦予的希望曙光。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舞臺劇式的場景運行,讓看似堅毅剛強的阿杰,娓娓道來屬於他與宋正遠之間的愛情故事。

他看似說了些什麼,卻也什麼都難以說出口,獨讓身為觀眾的我們細細品味。

透過身為兒子呈希的獨特視角,在看似懵懂無知的年紀,跟隨母親尋找壞人的途中,同時也在人生路上學習轉換立場,試著理解省思,並逐步屏除好人與壞人的立判二分,誰先愛上他的,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流轉於愛情、同志與家庭等不同面相的關係總和,採用輕喜劇的方式去包裝蘊藏其中的真摯情感,性格鮮明的角色刻劃,卻真實如你我生活周遭的人物投射。

看似簡單卻寓意深遠,不得不佩服徐譽庭、呂蒔媛的編劇功力,於通俗與深省小品間取得極佳平衡,加上男女主角邱澤、謝盈萱在劇中令人為之一亮的表現,能在臺北電影節拿下四項大獎絕對實至名歸,透過剪接得宜讓觀眾恣意穿梭於不同時空背景,而在下戲之後仍能笑中帶淚的細細咀嚼,誰先愛上他的答案或許不再重要,誠如這部電影的舊片名,因為「我們都愛他」。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阿杰與宋正遠在電影裡,有一段這樣子的對話:

我媽問你是誰。

老師、室友、劇場夥伴。

我喜歡說實話。

實話會讓你媽傷心的。

就算我喜歡你,我還是愛他呀。

就算你不說實話,我們還是我們。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說實話?

讓他們不難過、不擔心,就是我們的責任呀。

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他會難過。

我也不懂,但是他一定會難過。

短短一段雲淡風清的對話,卻將同志日常的困境表露無遺。舊有的道德框架依舊束縛著大部分的人,同志僅能載著面具,隱藏在社會一角,即便擁有另一半,卻無法擁有身份。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而這出鬧劇的受害者,還是劉三蓮。

在外人看來,三蓮是個幸運的女孩,工作平凡卻能與身為教授的宋正遠結婚,並且生了一個兒子,擁有吃穿無虞的生活,完全就是人生勝利組。他期待自己繼續擁有別人口中幸福的生活,但是幸不幸福,從來就不應該是別人說了算。

十幾年的感情,只是一個謊言,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被一針戳破,該有多痛?無法徹底埋怨離去的丈夫,他只好把心裡所有的苦痛,化成強烈尖銳的言語、行動,矛頭對向「小王」阿杰。他沒有辦法恨,只能怨。

劉三蓮每一次歇斯底里的吼叫,每一次戲劇化的落淚,都讓觀眾無法控制的發笑,但大笑結束後,卻只剩下濃厚的悲傷感,無比強烈地襲向觀眾。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為什麼我爸死了,他一點都不難過?”

阿杰看似放蕩不羈,什麼事都嘻嘻哈哈,男友結婚,他去旁觀婚禮,再後來,失去摯愛時,仍然在劇場裡不眠不休排著戲。看似絲毫不被影響,但劇情中鋪陳許多細節,再再顯示出他心裡難掩的悲痛。

他只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在找尋與愛人過往相處的回憶,並且逐漸告別。

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是他開心拎著小籠包前往醫院,走進病房看了角落一眼後,卻霎時愣住,雖然只有短短几秒,但卻像是過了一個世紀。啊,原來是他忘記了,忘記了愛人已逝世。那段沉默,已足夠表達所有失落。

阿杰的角色最孩子氣,但表達愛的方式也最真。他愛著母親,也愛著宋正遠,但這兩者似乎無法並存。他不懂為什麼,但依舊用他的方式,愛著這些人。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喜劇、鬧劇和悲劇

《誰先愛上他的》表面以喜感形式的鬧劇故事敘事,在行影過程中逐步連結了角色之間的深層情感,最後甚至還有些多元成家的歡樂誤讀空間。

然而整個事件細說從頭的話,導火線其實是來自於當初為求符合社會「婚姻家庭,全民決定」期望而成為負心漢的大學教授最後選擇誠實面對自己性取向的緣故。

他的可悲和可恨都是來自於他的可憐,同志之所以會破壞家庭的原因,是在於他們無法組成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家庭。電影把「沒人有錯,錯的是這個社會」的指控融塑成為一顆外貌繽紛的糖果,讓人看了想吃而且吃了覺得可口。這就夠了!

不論觀眾所擁抱的既定價值觀點上認為這電影是毒藥還是維他命?都不重要,因為電影存在的目的在於拓寬觀眾的想法,而非限縮觀眾的想像。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誰先愛上他的》其實是一個若把邱澤角色換還為女性就毫無價值的文本,徐譽庭全片最大的成功關鍵就是選角選對了。

至於和邱澤一樣第一次主演電影就拿獎的女主角謝盈萱,其有徐譽庭擅長描寫的女性角色複雜細膩心境變化做助攻,加上早已備受肯定的表演能力,詮釋了一個懷疑自己或恐一輩子都沒真正被愛過的中年婦女、一個愛孩子愛到當個苦難管家婆都心甘情願的媽媽;

以及,一個因恨而當眾揭人性向隱私的女夜叉。

謝盈萱在三種身份的詮釋上各自到位,轉換流暢度則顯得不足,至少在大銀幕上面看來,分別有著電影、電視和劇場的三種演法。

所幸人設本該如此,受到心靈創傷的地方媽媽本來就無力優雅變身,就是這一點說服了我謝盈萱與惠英紅之間是能爭贏北影影后的。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另外電影中的時間感與空間處理也是重點。

我很喜歡以邱澤妝發來辨識時間前後這個手法,也能明顯地刻畫出過去還未認識宋正遠的阿杰,真的像匹小野狼。

然而頭髮這件事也能剛好對應因癌症而落髮堵住浴室的宋正遠,浴室因充滿毛髮而堵塞的空間意象,讓我感覺到他們正面臨著沒有出口的焦慮感,無法對外述說兩人之間的關係,還得面對愛人可能惡化的病情,兩邊的關卡考驗著阿杰。

還有當阿杰想起過去的他正對宋正遠撒嬌點菜,鏡頭帶到廚房時卻是壟罩一層深綠的顏色,空間反映出阿杰內心,處理得非常悲傷而美麗。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我最想說的還是邱澤,邱澤獲頒北影影帝實至名歸,其實他所飾演的小王角色本身,並無特別與眾不同的創新價值性,甚至可以說有些典型。

所以能否撐起角色存在感變得非常重要,不能演得流俗也非常重要。

而關於上述兩點,電影中的邱澤外表魅力和內在演技都證實了他可以,這份實力其實早在電視電影《滾石愛情故事》之《最後的溫柔》裡突破第四面牆隱屈不語的戲份神情裡就有所展露。當一個鏡頭殺手演員能夠自在轉換與鏡頭之間的距離、並能時刻控制自身全然入戲的時候,從此他就能透過電影大銀幕而活生生一般地走到觀眾面前。

在《誰先愛上他的》中,一場他如日常買小籠包醫院探望照顧、到了現場才驚覺人事已非的錯愕,全景鏡頭安靜地捕捉邱澤闖入病房頓時感覺恍若隔世、發現自己早已被拋棄於人間的孤單單薄身影以及面無表情的重開機與重返現實,是觀眾在電視和舞臺劇的觀影距離難以體會到的麻然痛感,也是全片邱澤最惹人心疼的一刻。

對愛情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吶喊,《誰先愛上他的》憑什麼能爆冷?

值得欣慰的是,我真的在《誰先愛上我的》身上看到了低迷的臺片市場上最需要也最重要的冀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