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鎮:為龍窯添薪火

 2019年12月初,寧國千年龍窯亮相省第九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11月下旬,寧國千年龍窯陶瓷參加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獲得不少中外遊客的關注;11月初,寧國市陶瓷行業協會組織成員單位參加皖東南名品展銷會,為當地陶瓷企業搭建了一個推介陶瓷產品、傳播龍窯文化的大舞臺……

  一次次精彩亮相,一次次美名遠揚,寧國市港口鎮千年龍窯正越燒越旺。

  聚合,把行業能量聚起來

  港口鎮擁有悠久的製陶歷史、優質的陶土資源和保護傳承較好的龍窯柴燒技藝。但在幾年前,這裡的陶藝文化還少有人問津。當地遍佈著大大小小的製陶廠,卻沒有一個聲名遠揚的文化品牌;這裡不缺手藝精湛的製陶人,卻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名品、名家。

  將好的資源挖掘出來,讓好的文化傳下去,這是港口鎮積極尋求的發展路徑,也是所有陶瓷企業共同的期盼。

  2012年底,在港口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非工業產業陶瓷行業聯合黨支部在港口鎮陶瓷龍頭企業匯金公司正是掛牌成立。“在黨支部成立之前,所有陶瓷企業都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大家沒有一個行業發展的意識。成立黨支部,最要緊的問題,就是要讓企業有凝聚力,讓行業規範化、規模化,大家同心協力形成集聚效應,一起把龍窯文化傳承下去。”談及建立行業黨支部的初衷,寧國市眾鑫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陶瓷行業聯合黨支部副書記徐泉貴說道。

  在陶瓷行業聯合黨支部的促成下,2017年,寧國市成立了陶瓷行業協會。陶瓷行業黨支部發揮引領和主心骨作用,以黨的建設促進協會發展,搭建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大家有問題、有困難可以在這裡提,黨的方針政策、政府的發展需求也在這裡得以更好地宣傳貫徹。”

  柴燒龍窯古法制陶技藝,使用的主要燃料為松枝,其燃燒後產生的煙塵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一度被環保部門納入限期整改企業名單。為此,行業黨支部一次次召開會議,強化企業環保意識,並與浙江大學課題組對接龍窯煙塵處理、松煙與徽墨循環利用專題研究,形成合力進行技術攻關,改造完成煙霧除塵設備,確保所有陶瓷企業按標準排放。

  發散,把文化品牌打出去

  走進港口鎮陶瓷行業聯合黨支部黨員活動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牆壁上一幅幅精彩的活動照片:領導視察活動,參加國內國外展覽、展銷,開展公益志願活動……滿牆的照片,記錄著行業黨支部和行業協會成立以來,千年龍窯文化在這裡綻放的奪目光彩。

  近年來,港口鎮將千年龍窯小鎮作為全鎮五個重點區域之一來打造。在行業黨支部的領導下,陶瓷行業協會主動作為,積極參與,投身於特色小鎮建設與發展中。2018年,陶瓷行業協會成立專門課題組,邀請專業人士對區域內古龍窯遺址進行調查,共發現遺址9處。目前,港口鎮已建成陶瓷研學基地4個,年接待各類人員5萬人次,成為全市最大的陶瓷大師創作和傳統文化研學基地。

  為打造龍窯文化對外展示平臺,港口鎮政府還投資400萬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千年龍窯博物館,設立龍窯館、宣州窯館、紫砂藝術館和現代陶藝館。行業黨支部積極組織協會成員,採取收集、徵集、捐贈和借展等方式,豐富展示內容。目前,館藏文物和作品達274件。

  行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在港口鎮,龍窯技術工人年齡都在50歲以上,企業普遍面臨後繼乏人的大問題。針對此種現狀,近年來,陶瓷行業聯合黨支部和行業協會積極組織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並策劃舉辦寧國市首屆“陶瓷名人”、“陶瓷工匠”評選、首屆“陶·品”陶瓷設計大賽等活動,著力弘揚工匠精神,為人才成長和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港口鎮:為龍窯添薪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