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人居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靚起來

漳縣:人居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靚起來

每日甘肅網4月17日訊據定西日報報道 乾淨平坦的鄉間小路縱橫交錯,綠樹掩映的農家院落整潔怡人,整齊擺放的鮮花和剛吐新綠的垂柳交相輝映,錯落有致的圓形簸箕如畫般寫滿人文標語……時下,走近三岔鎮吳家門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溫馨靚麗的田園美景。“村莊越來越美,日子也越來越甜。”三岔鎮吳家門村村民張忠興奮地感嘆。

這幅生態宜居畫卷的背後,飽含著縣委、縣政府立足民生、改善環境的智慧和魄力。今年以來,漳縣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程來抓,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通過實施垃圾整治、“廁所革命”、汙水治理、汙染治理、綠化美化、鄉風文明“六大提升工程”,促進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使城鄉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生活垃圾是人居環境整治的頑疾。為了保證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性,漳縣投資260.35萬元,建立健全垃圾收運體系,推動實現城鄉垃圾收集運輸全覆蓋,確保垃圾轉運場(站)、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投資189.9萬元,在沿線沿路的43個村開展環境整治,按照考評結果兌現獎補資金。全面拆除各種私搭亂建及廢棄建築,整治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引導群眾形成垃圾分類意識、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在此基礎上,四族鎮在保潔員隊伍管理上進行了有效探索,加強全鎮保潔員隊伍管理,由各村“兩委”負責保潔員的日常管理考核,每週至少對保潔工作進行一次抽查,對環境衛生打掃不徹底,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實行倒扣分機制,真正讓保潔員隊伍在全鎮的人居環境整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想把事情做到群眾心坎上,考慮問題就要多想一步、想深一點。在改廁過程中,漳縣提出“對2019年建設完成的5024座戶廁、95座公廁全面開展回頭看,全面整改部分廁所修建標準不高、建成後沒有投入使用等問題,確保4月底前使用率達到100%。加快推進今年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工作,確保按期完成7500座戶廁、40座公廁改建任務。解決衛生廁所冬季防凍和高寒乾旱地區改廁難題,加強農村改廁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銜接,同步開展糞汙處理。”

“以前上廁所,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颼颼;現在改成了沖水廁所,上完廁所用水一衝,又幹淨又方便。”談起村裡的“廁所革命”,四族鎮周家門村水泉坪社社長陳等銀話語中滿滿的都是幸福感。“不僅老百姓方便了,實行糞汙一體化後,汙水、糞便都有了更好的用處。”漳縣農牧林業局一位工作人員接過話茬兒,“處理後的水直接用於灌溉農田、澆花種樹,糞渣也可以進行有機肥加工,做到糞液滿了有人抽、廁具壞了有人修、抽走之後有效用,形成糞汙‘管、收、用’並重”。

改善人居環境,最重要的是群眾觀念的改變和幸福指數的提升。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漳縣積極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一方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新建“有說頭、有聽頭、有看頭、成效好、可推廣”的鄉風文明示範村13個、鞏固提升13個。全面落實彩禮、禮金、紅白事時間等限高標準,常態化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村內大喇叭、標語橫幅及新媒體等群眾易懂易接受的宣傳方式,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工作及疫情防控宣傳,加快形成人人關心、人人維護環境衛生、人人守護美麗村莊的濃厚氛圍,將精神文明與經濟利益聯繫起來,讓文明道德的力量得到更有力的彰顯。(閆寶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