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扶貧小車間 脫貧大作為

漳縣:扶貧小車間 脫貧大作為

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漳縣通過創建扶貧車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激活當地內生動力,提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使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有了穩穩的助推器。

“一個月給我們兩千塊錢,平常活多加班的話,另外單算,家裡忙的時候我們就回家去忙幾天,閒了就來上班,我很喜歡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今年40多歲的林永香埋頭忙碌在生產線上,縫紉機“嗒嗒嗒”作響,各色布料“遊走”在手指與機針之間縫製成一雙雙襪子和鞋墊,扶貧車間的復工讓她吃上“定心丸”。

漳縣緊緊抓住建設扶貧車間的機遇,積極引進符合本地實際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入駐,探索出了一條以扶貧車間為載體、把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造血式”扶貧路子。目前,全縣16家扶貧車間中,已有13家復工復產,帶動農村勞動力26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7人。

扶貧車間入駐鄉村後,採取保底+業績的模式,實現每個員工都有穩定、可靠的收入。正是有這樣一批扶貧車間落戶鄉村,安排了就業,增加了收入,發展了經濟,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努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漳縣實行“月調度、兩月一分析”機制,落實“一對一”作戰清單,逐村逐戶查找梳理短板弱項。深入研判疫情影響,緊盯395戶未脫貧戶,制定完成了“一戶一策”動態調整計劃;緊盯418戶脫貧監測戶,建立監測和幫扶機制,制定完成了鞏固提升計劃;緊盯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細化完成“一人一案”幫扶措施,做到不漏戶、不漏人、不漏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