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掀開新篇章-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幾千年發展歷史痕跡的積澱。沒有文化的自信與繁榮,就很難談及一個民族真正的偉大復興。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高漲,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引擎和增長極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現實高度,為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指明瞭方向。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它的城市文化發展對於全國文化發展有著難以比擬的帶動和示範作用。早在2016年,北京就針對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出了首個五年規劃,即《“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對於2016-2020年北京文化中心建設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進入新時代,即將站在“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的交匯期,北京市再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於2020年4月9日正式出臺了《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於北京未來16年乃至30年的發展進行了長週期科學謀劃,明確新時代首都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步驟舉措。

文化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重要組成因素,身處北京的每一個群體對此有著更加切身的感受,畢竟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顛百科全書》更是將北京形容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因此將北京歷史文化形容為中華文明的“金名片”一點也不為過。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北京城的一磚一瓦、一路一衚衕、一城牆一宮殿、都彰顯著這座城市深厚歷史文化氣息。而如何將這座城市以更具吸引力的面目向世界展現以及讓國人也能共享建設成果,就成為了《意見》和《規劃》制定時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明確思想,引領未來建設方向。

城市文化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倚仗。每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不同,形成的文化積澱也各具差異。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北京新的城市戰略定位的提出,這些都註定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要更加高瞻遠矚,《意見》和《規劃》此次以姊妹篇的方式,把中央對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把北京十二屆市委對於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總體謀劃、實踐成果、規律性認識進行了系統表達,二者既獨立成篇、又相互呼應,構成了有機統一整體。《意見》按照“四個文化”即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來展開,側重思想性和宏觀層面,提出新時代繁榮興盛“四個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規劃》則制定了“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總體框架,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以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這些都作為總的指導思想,貫穿到未來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

二、多項聯動,提升獲得感及幸福感。

文化中心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解決需求與供給不平衡的問題。此次《規劃》中對於未來和人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說明,例如將利用中軸線文物騰退空間,優先用於補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建設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藝術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使中軸線歷史文物和文化資源煥發時代活力,在推進中軸線文物保護、景觀恢復的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不斷提升沿線區環境品質;落實好“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通過中軸線申遺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重點打造13片文化精華區;逐步擴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尊重並保持老城內的街巷衚衕格局和空間尺度,原則上不再擴寬老城內現有街道,設置步行街區,營造寧靜、溫馨的衚衕氛圍;在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產品質量方面發力,構建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特色書店、社區書店為支撐的十五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使北京成為流淌著濃郁人文氣息的“書香之城”;同時會加快“文化商圈”實施計劃,打造全球知名的文化商業新地標;此外還將推進文化與科技、金融、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此次《意見》和《規劃》基本覆蓋了人民對於文化發展需求的各個方面,生活其中的每個人都將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受益者。

三、加強輻射,打造對外展示平臺。

北京市的旅遊資源是北京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外展示自身實力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北京市本身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硬件接待設施,伴隨著北京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旅遊將成為北京市重要支柱產業。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巴黎、倫敦、紐約等世界旅遊城市相比,北京的國際化程度以及吸引力仍舊不足,城市基礎設施和整體消費環境方面仍然有很大改進空間。因此,此次《規劃》中提出,要促進旅遊公共服務環境國際化,完善多語種旅遊指南、交通地圖、旅遊應用軟件、城市中英文標識標牌,在酒店和餐廳推行多語種菜單,實現公共交通英語報站全覆蓋。實施旅遊諮詢及讀物國際化提升工程,完善醫療保障、旅遊投訴、緊急救援、外幣兌換等多語種服務。著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酒店和智慧鄉村旅遊。開發推廣“一鍵遊北京”移動應用端,滿足遊客全場景、全過程旅遊服務。能夠將如此多的細節在《規劃》中完整制定出來,足見北京在打造旅遊環境國際化中的誠意。同時北京也將深化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旅遊經濟平臺,培育“專、精、特、新”中小旅遊企業,進一步提升旅遊產品文化內涵、科技水平、綠色含量,提升遊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作為文化資源富集、人才薈萃的首都,北京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此次《意見》和《規劃》的發佈,對於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它既標誌著北京的城市發展邁入新的時代,也象徵著我們對於城市打造有了更加成熟的意見指導能力。在北京的示範性作用帶動下,相信將有更多城市的文化職能得以挖掘,人民的文化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滿足,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也將進一步增強,而文化自信作為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將引領中國以更加傲人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李金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