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掀开新篇章-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几千年发展历史痕迹的积淀。没有文化的自信与繁荣,就很难谈及一个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高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引擎和增长极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高度,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它的城市文化发展对于全国文化发展有着难以比拟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早在2016年,北京就针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首个五年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对于2016-2020年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进入新时代,即将站在“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交汇期,北京市再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于2020年4月9日正式出台了《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北京未来16年乃至30年的发展进行了长周期科学谋划,明确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举措。

文化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因素,身处北京的每一个群体对此有着更加切身的感受,毕竟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颠百科全书》更是将北京形容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因此将北京历史文化形容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北京城的一砖一瓦、一路一胡同、一城墙一宫殿、都彰显着这座城市深厚历史文化气息。而如何将这座城市以更具吸引力的面目向世界展现以及让国人也能共享建设成果,就成为了《意见》和《规划》制定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明确思想,引领未来建设方向。

城市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倚仗。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不同,形成的文化积淀也各具差异。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的提出,这些都注定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要更加高瞻远瞩,《意见》和《规划》此次以姊妹篇的方式,把中央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北京十二届市委对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谋划、实践成果、规律性认识进行了系统表达,二者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构成了有机统一整体。《意见》按照“四个文化”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来展开,侧重思想性和宏观层面,提出新时代繁荣兴盛“四个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规划》则制定了“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这些都作为总的指导思想,贯穿到未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

二、多项联动,提升获得感及幸福感。

文化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解决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此次《规划》中对于未来和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将利用中轴线文物腾退空间,优先用于补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使中轴线历史文物和文化资源焕发时代活力,在推进中轴线文物保护、景观恢复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沿线区环境品质;落实好“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通过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重点打造13片文化精华区;逐步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尊重并保持老城内的街巷胡同格局和空间尺度,原则上不再扩宽老城内现有街道,设置步行街区,营造宁静、温馨的胡同氛围;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方面发力,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使北京成为流淌着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之城”;同时会加快“文化商圈”实施计划,打造全球知名的文化商业新地标;此外还将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此次《意见》和《规划》基本覆盖了人民对于文化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生活其中的每个人都将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受益者。

三、加强辐射,打造对外展示平台。

北京市的旅游资源是北京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展示自身实力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北京市本身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硬件接待设施,伴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旅游将成为北京市重要支柱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巴黎、伦敦、纽约等世界旅游城市相比,北京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吸引力仍旧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和整体消费环境方面仍然有很大改进空间。因此,此次《规划》中提出,要促进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国际化,完善多语种旅游指南、交通地图、旅游应用软件、城市中英文标识标牌,在酒店和餐厅推行多语种菜单,实现公共交通英语报站全覆盖。实施旅游咨询及读物国际化提升工程,完善医疗保障、旅游投诉、紧急救援、外币兑换等多语种服务。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乡村旅游。开发推广“一键游北京”移动应用端,满足游客全场景、全过程旅游服务。能够将如此多的细节在《规划》中完整制定出来,足见北京在打造旅游环境国际化中的诚意。同时北京也将深化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经济平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旅游企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作为文化资源富集、人才荟萃的首都,北京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此次《意见》和《规划》的发布,对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它既标志着北京的城市发展迈入新的时代,也象征着我们对于城市打造有了更加成熟的意见指导能力。在北京的示范性作用带动下,相信将有更多城市的文化职能得以挖掘,人民的文化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将进一步增强,而文化自信作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引领中国以更加傲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李金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