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文丨阿月寶寶趣事(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案例分析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培養孩子的動力了。家長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力超過他人,就讓兩歲的孩子去背誦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圓周率,讓剛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背唐詩,唱英文歌。

他們的童年本可以無憂無慮快樂的玩耍,但是因為家長的“神童”夢,陪伴孩子童年成長的是無法理解的書籍,歌曲,知識。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最好的結果也只是一個優秀的順從者、模仿者。

童年並不應該只有冰冷的書籍,應該還伴有稻香園野。

“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案例分析

《傷仲永》的故事大家都已是耳熟能詳,五歲時無師自通可以自己作詩的他到了二十歲和眾人並沒有其他差異。

11歲考上中科大的謝彥波就是現實中的傷仲永。他小時候就是受人關注的神童,超前的學習能力和智力。小學便可以達到高中生的水平,到最後他出國留學。人人都覺得他是未來會拿下諾貝爾獎的人。

但是他在留學回國後隱居在了自己的家裡。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之下。並沒有再像小時候的他備受矚目。這是為何?大家都關注了他超群的智力有人關注他的內心嗎?

謝彥波雖然在智力上超群,但在人際交往上面十分欠缺。他總是獨來獨往顯得格格不入,與老師和同學都無法正常交際。有誰能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正常生活呢?許多神童在小時候都是備受矚目的但是長大之後卻不如常人。

“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一、望子成龍下的“神童”

家長們都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差於他人的,先天比不過就想靠後天的努力。這點大多數人都理解。但揠苗助長式的教育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

孩子的教育是要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的。根據心理學家的需求層次來分析,只有依次滿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孩子才能達到自我實現。

絕大多數追求“神童”教育的家長都是想直接達到自我現實那步,卻忽視了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這樣的後果是在競技技能上勝於其他的孩子,但是在為人處世,生存方面卻又略差於其他孩子,並且失去了童年,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想要達到自我實現幾乎是不可能。

“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二、童年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不同童年對於孩子的影響,養出不一樣的性格。好的童年生活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靈魂變得更加充實。壞的童年可能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當“天才”遇到“神童”輸的一方會怎樣?能走出夢魘嗎。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大的。孩子最終成長得如何是受主要撫養者的影響。兒童期是進行言語訓練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可能就是孩子未來對別人的態度。

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強迫自己的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他們真實的內心得不到表達,後果嚴重話可能長大後孩子會做出報復性的行為。

童年的生活遭遇會成為成年後的性格投影。孩子在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是對他一生都有影響的,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年之後不和大多數神童一樣就應該讓他們順其自然的生長。

“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三、讓“神童”迴歸平凡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都是自己的人生。未來的路家長不可能一直陪著孩子走下去,他們終歸是要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有一句話很經典,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如果父母過早的就幫孩子規劃好人生,將他們培養成神童,他們能按部就班的進行嗎?未來有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誰能保證規劃好了就一定會實現呢?

“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孩子的人生不應該過早的進行規劃,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每一個孩子都是星星,他們都能綻放獨自的光芒。不應該執著於將他們培養成神童,孩子能健康成長才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不應該只有冷冰冰的書籍,應該還伴有人情世故。我們在關注孩子學科知識方面的能力時往往很容易忽視他們心理方面的需求。培養智商的同時也不要落下情商。

“神童”並不好,讓“神童”迴歸平凡,一個好的童年對孩子更重要

總結

家長不可能去塑造一個沒有想象力沒有創造力的孩子。如果你執著於培養神童,那麼你的很有可能就只在童年“神”了,長大之後也只會是下一個“傷仲永”。

想要孩子的各個方面得到好的發展只能靠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家長的主動性。給孩子一個好的童年比在他童年時培養他成為神童更重要。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