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補貼密集出臺,外行千萬別眼紅,這份“唐僧肉”風險高

最近,有多位以前從來沒有從事過養殖行業的朋友向我諮詢養豬補貼的政策,覺得這是份“唐僧肉“,並表達了進軍養豬產業準備賺大錢的意願。這讓猴哥很不安,因為每一輪豬週期在上漲階段都會出現這樣強烈的帶動效應,會有很多人被賺錢效應和補貼政策吸引,加入養豬行列,而他們後果.......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豬價會這麼高,國家會出臺這麼多補貼政策。2018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和環保禁養的影響,我國生豬養殖量和豬肉供給量比多年平均水平下降了一半左右,導致進入2019年以來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為緩解供給壓力,增強生豬供給能力,從今年8月份開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生豬養殖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免費防疫、能繁母豬養殖補貼、養殖基地建設補貼等多項真金白銀的政策,直接補給養殖戶,增加養殖戶的信心,個別省份目前一頭豬的補貼最高能達到1000元。

不斷創出新高的好行情,讓很多人看到了養豬帶來的賺錢效應,又有大力度的補貼政策,不僅讓有養殖經驗的老養殖戶有了再養和多養的信心,也讓很多外行人看著眼紅。我國經歷過三輪豬週期,第一輪從2006年到2008年的上行週期,同比價格漲幅超過80%,影響因素是藍耳病;第二輪2010年2季度到2011年年底的上行週期,同比價格漲幅57%,影響因素是口蹄疫;第三輪是2015年初到2016年中的上行週期,同比漲幅34%,影響因素是環保和疫情。本輪豬週期上行週期從2018年年底開始,如果與前三次相比,這輪的漲幅已經非常大,但是時間遠沒有到,大概到明年二季度左右能結束。

養豬補貼密集出臺,外行千萬別眼紅,這份“唐僧肉”風險高

豬週期上升階段豬能飛起來

與前三次一樣,這次豬週期上漲的根本原因也是供給側出了問題,養殖戶信心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每次都出臺不同程度的補貼政策,恢復養殖戶信心,但每次補貼政策最終都會帶來養殖數量的激增,進而快速進入豬週期的下行階段,這時會有大量養殖戶虧損,特別是新進入的養殖者,不懂技術、不熟悉市場的,在這個過程中損失非常大。

2009年猴哥採訪過撫順市清原縣從事養豬的姐弟倆,他們倆原來在撫順市內經商,有一定的積蓄。2016年豬價上漲,又有大額養殖補貼,他們看到了商機在清原縣的農村承包土地新建養殖基地。2006年投入100萬基礎設施,獲得50萬補貼。2007年投入300萬,獲得150萬補貼,就這樣不斷擴建,補貼拿到了,豬場規模也達到了存欄2000頭,但是投入的本錢還沒收到一半兒,就迎來了2008年豬價的下降,而且越跌越低,養一頭最多的時候賠500元。因為所有的積蓄都投在這養殖場,我去採訪時姐弟倆已經沒有錢僱傭工人餵豬了,只能自己餵養,但是自己也清楚防疫、養殖這些技術和經驗他們都缺乏,有經驗的養殖場可以少虧,他們做不到,但是又不能停,因為如果不養,就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最後只養母豬,期盼著市場早日轉好。採訪過程中他們都非常後悔,沒有認識到養殖市場的風險和週期,盲目追求補貼了。

最近又有以前沒從事過養殖的朋友向我諮詢養豬補貼的情況,準備投資養豬,這讓猴哥很擔心,怕他們重蹈這姐弟倆的覆轍。因為看到市場大漲再養豬,就已經處於豬週期上行的中間階段了,新建養殖基地再養殖,生豬上市最少需要8個月到10月時間,正好趕上供應量最大的時期,也就是一輪上漲週期的結束,下跌週期的開始,不賠錢幾乎不可能。

所以猴哥奉勸看著補貼眼紅的外行們,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湧入養豬大軍中。同時也提醒有養殖基礎和養殖經驗的養殖戶們,不要盲目擴大規模賭市場,真正在養豬行業中賺到錢的都是有成熟技術和穩定養殖計劃,能成功跨越豬週期的人。

養豬補貼密集出臺,外行千萬別眼紅,這份“唐僧肉”風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