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疾控中心提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進入高發季節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發佈微信號消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本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染,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傳染性。所有人都有可能患病,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生活、生產的居民和勞動者以及赴該類地區戶外活動的旅遊者感染風險高。本病潛伏期尚不十分明確,可能為1~2周。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重者持續高熱,可達40℃以上,伴乏力、明顯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痠痛、腹瀉等症狀。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根據馬鞍山市往年監測數據顯示,4~10月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高發期,人們外出及上山勞動,暴露機會增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今年該市已有散發病例報告,提示已進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高發季節,市民需加強預防,預防措施包括:

(1)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需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不要穿涼鞋,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

(2)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的居民,應當做好家居環境和飼養家畜身上蜱蟲的清理和殺滅工作;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的地區旅行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

(3)一旦發現被蜱蟲叮咬,應就近到醫療機構進行專業處理,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或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皮膚消毒處理。

(4)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在搶救或護理危重病人時,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嘔血等出血現象時,避免與病人血液直接接觸。

市民如果被蜱蟲叮咬後2周內如出現發熱、乏力、噁心、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主動說明情況,積極配合調查和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來源:馬鞍山市疾控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