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合作社,脫貧有了“強靠山”

“村黨支部帶領我們成立合作社之後,不僅讓我們成了合作社的成員、股東,還讓家裡的百合銷路更有保障了,每畝地能收入1萬多元。同時,我還能就近在合作社的扶貧車間打工,一個月能掙2000元左右。”日前,在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陳井鎮瞿家莊村的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脫貧的村民董麗談及未來信心滿滿,“以前因為家裡老人孩子都要照顧,所以我不能出門打工,只能以種植百合、玉米及土豆為生,收入有限。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以後的日子肯定越來越好。”

在永靖東部山區農村,許多像董麗一樣的貧困群眾通過“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引領,集百合種植戶、合作社股東、產業工人“三重”身份於一身,實現脫貧。

近年來,永靖縣按照“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原則,突出普惠性,積極探索“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以主導特色產業為依託,在全縣居住人口超過50戶的125個建制村各扶持發展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引全民參股抱團發展,有效助力了全縣的脫貧攻堅。

“為推動合作社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我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火車頭’作用,加強對合作社的管理指導,完成黨建+合作社的發展計劃,充分利用好政府注入資金,大力實施六輪百合產業到戶扶持項目。”瞿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瞿學保說,為了帶動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增收致富,合作社吸納了包括157戶貧困戶在內的285戶村民入社,合作社將財政注資的80萬元中的80%按照一般戶和貧困戶1∶1.2的比例折股量化到全體社員,其餘20%折股量化到村集體收入,加入合作社的每個農戶按100元入股,縣財政就為其配享200元的股份,合作社還為90名殘疾人每人配股500元。

“之前,合作社建成300畝的有機百合種植示範基地。今年年初,合作社積極實施產業興旺工程,又新建了228.6畝的有機百合種植基地和146畝的有機黨參種植基地,帶動群眾組織化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瞿家莊村村委會主任瞿香梅說,合作社堅持“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依託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和陳井鎮百合服務中心,確定了由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保底銷售、合作社自主經營反季節銷售的經營模式,拓寬了對外銷售渠道,不斷延伸百合產業鏈條,幫助全村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百合產業上,永靖縣已建成“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7家、龍頭企業1家,全縣留床面積達5.1萬畝,年產鮮百合1.7萬噸,產值達2.8億元,種植戶戶均銷售收入達2萬元。

“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們不僅以黨建促社建,實現了建制村合作社全覆蓋,達到了黨建經濟互促雙贏的效果,還著力為‘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了堅強的‘靠山’,那就是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臨夏州政協副主席、永靖縣委書記尹寶山說,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弱、單打獨鬥的困局,縣裡於2016年組建成立了為“三農”服務的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按照“國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金融保險”的模式,建立四方利益聯結機制,重點圍繞產業扶貧,開展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優質秧苗繁育、飼草加工銷售、電子商務等生產經營活動。“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和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開展經營性對接,簽訂購銷、初加工合同,解決了合作社的後顧之憂,使合作社的帶動力更強、銜接更加有序、發展能力更足、農民增收更有保障。

“當時,縣裡整合涉農部門國有資產21億元組建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將其中70%的資產按貧困戶和非貧困戶2:1的比例配享給全縣所有農戶。”尹寶山說,永靖通過採取“虛擬配股、按股分紅”的辦法,讓廣大農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實現“耕者有其股”,讓全民共享發展紅利,既解決了產業發展“誰來帶動”的問題,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空殼、無錢辦事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