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析宝:帮用户分拆短信,间接获客3亿,用户日活2亿

在微信盛行的时代,竟然还有人在做短信的生意,听起来就有些不可思议。但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项目不仅没死,还获得了B端企业的认可和资本青睐,现在已经跑到了B轮。

信析宝:帮用户分拆短信,间接获客3亿,用户日活2亿

微信时代的短信生意

这个项目叫信析宝,做的是一个纳入手机系统的SDK,也就是纳入手机系统的软件工具包,可以改造手机的短信。怎么说/呢?就是如果你手机里有信析宝,那么当你打开企业发过来的短信时,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像卡片一样,非常有条理。比如你收到一个航空短信,不再是一堆堆砌的文字,而是一个有点像登机牌的卡片,并且你还可以实时跟进航班动态,形态上有点类似公众号或者苹果卡夹。

另外,信析宝也可以把手机的很多模块串联起来,比如打你收到会议通知的短信时,它可以自动在你手机日历创建日程,并设置提醒功能。

目前信析宝已经和国内外多家安卓厂商达成合作,比如华为、三星、魅族、中兴等等,已经覆盖了3亿台终端,日活用户也近2亿。2016年底,信析宝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成为资本领投,界石资本、华澳资本、万得资本、IDG资本和唯品会跟投。

信析宝:帮用户分拆短信,间接获客3亿,用户日活2亿

就像我前面说的,短信这块业务的红利似乎早就被吃光殆尽了,哪还有什么机会呢?那信析宝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机会,让它敢冒这么大的险?我觉得有这么两个契机:

首先,个人短信虽然被微信之类的社交软件取代,但是企业短信却一直在大量的增长。

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服务需求,大都还是通过短信完成,比如,2015年企业短信发送量为4000亿条;2016年,达到6000亿条;

其次,企业微信仍然是企业连接用户最好的渠道。

虽然现在每个企业都自己的公众号,但是公众号更多时候承担的是企业宣传的职能,相当于企业发声的一个渠道,而不是企业服务个体用户的渠道。短信还是一个必达渠道,微信可能看不到,短信大家还是一定会仔细查一下的。

当然如果只有上面两个契机,还不足以让信析宝拿下华为、三星之类的大企业,更别提拿到融资,获取用户了。那它之所以可以做到,我觉得还是因为它自己做到了这两点:

首先,具备语义识别方面的优势。

信析宝之所以能够拆解各行各业的信息,是因为他们曾花了4年时间,对各行各业的短信样本进行分析,并且做到精确拆解并关联服务。比如,他们可以支持的场景已经达到了1万多个,而同样在做这个的小米,也只不过覆盖了20个左右;

其次,抓住了企业短信这个缺口。

在大家都放弃短信这块业务时,它跑进来,把短信从原来简单的单向输出通知属性,变成了现在的双向互动及配以动态场景菜单,大大提高了B2C短信的价值。

盈利和用户信任,仍然是难题

信析宝的的盈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收取行业客户的对接费用。比如信析宝给一家银行做分期短信的对接,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 第二种是为运营商提供增值服务,帮商家识别短信,比如很多消费者在电话咨询商家之后,会收到挂机短信,信析宝就做这块的增值业务。目前,拥有挂机短信的企业有500万家,算是一个薄利多销的生意。

2016年,行业短信发送量的增长率超过了50%,并且还有上涨的趋势。因为行业短信具有稳定性和高达到率,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用户建立连接的最佳途径。做短信呈现形式的信析宝,也会得益于这块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

信析宝创始人段雨洛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金山软件担任技术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曾参与和主导完成WPS 2000和WPS 2005的开发,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做语义识别,也确实对团队的技术实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做这件事的门槛,就是技术、技术,还是技术。

信析宝:帮用户分拆短信,间接获客3亿,用户日活2亿

那做这件事,有没有什么风险或者困难呢?肯定有。这件事想做好,信析宝团队还得克服这么两个困难:

首先,信析宝本质上相当于技术工具,公司的盈利来源还比较单薄,再加上公司需要养活一大批工程师和程序员,人力成本不低,所以它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更多收入,覆盖人工成本;

其次,信析宝仍然面临用户信任的问题。

  • 虽说信析宝不直接对接用户,而且做得是帮用户做信息分拆归类的好事,但有些用户仍然对这项服务比较敏感,甚至会反感,尤其是功能内在在系统中不能卸载的时候,比如知乎上就有用户对自己手机的这项设置,非常不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