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農村大部分人住的什麼房子?

中國當歸村新農哥


1.父母住房的需要

雖然很多子女都將老人接到了城市裡生活定居,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條件讓老人並不是很喜歡。對於他們來說再好的基礎交通也不如在農村實在,城市裡的人情冷漠,他們連個聊天的人都沒有。所以很多老人住上一個月就要回去,但家鄉的房子已經幾十年沒有修繕了,所以為了父母的居住方便,子女自然會出錢建造房子,這樣自己過年回家也有居住的地方。

2.落葉歸根的情懷

農村人多數都有這樣的鄉土情懷,雖然他們已經農轉非,併成為了城市中的一員。但這些人對自己的家鄉依舊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如果在自己的老家沒有房子,那基本上和這個村莊也就脫離了聯繫,等到父母百年之後自己連落葉歸根的地方都沒有了。但只要房子還在,那就是家庭的象徵,那就是親情的最好維繫方式。所以說很多人都會在老家建房子,這樣自己也有一個精神寄託。

3.養老需要

現在社會的發展變革速度太快,很多的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著淘汰的要求,這樣一來那些沒有技術的農村朋友也會在工業的2.5轉型中被淘汰。這些人在城市中一直都有著很強烈的壓迫感,生怕自己會被這個城市所淘汰。同時城市的物價很高,養老上自然是農村更舒心,所以這些人就是給自己找一條後路,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退休之後到農村養老。

4.宅基地的價值提升

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家對農村的改革力度很高,尤其是現在的土地確權之後還可以進行質押貸款,同時宅基地也能夠出租出去。現在各地都開始了統一建房的規劃,到時候農村的房屋徵收也會獲得補貼。在宅基地價值提升的同時,很多人自然也會選擇在農村建房。

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所以那些已經在城市裡打拼多年的人也依舊會選擇在農村建設房屋。畢竟農村的環境更新鮮,且現在的發展前景更多,大家怎麼看呢?


鄉村意景


請欣賞


痴騎朽翁


大家好:

我的家鄉在九朝古都汴梁城東南杞縣。

在我的記憶裡,誰家有三間瓦房,就不愁兒子找不到媳婦了。哪家小夥子相了親過後,只要女方到男方家去相院落,看中房子和麥囤十有八九就有戲了。

再後來就是九十年代農村大搞新村規劃,家家戶戶宅基地都是16.66米乘以20米,就是半畝地,規劃嘞都是一排房一道街,只要是舊房一拆基本上都是五間紅磚藍瓦房,條件好的人家還帶有東西屋,家家戶戶都蓋起了高門樓,大門兩邊磁磚上還有對聯,像“喜享春夏秋冬福,笑納東西南北財”,寓意比較吉祥如意的應有盡有。正條街路北是一排門樓;路南是清一色的紅磚瓦房,曾經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再後來 隨著改革開放地近一步深入農民手裡有了餘錢,有的一家三四口都在外打工腰包鼓起來了。最近十來年蓋嘞都是樓房,有平頂的也有起脊兒的,還有的正澆頂上邊再起脊兒,這樣夏天比較涼快些,外面還貼有磁磚,和城裡的小區房沒啥區別,室內裝修嘞用富麗堂皇來形容也不算過。

不過還有一部分不是樓房,他們有的是看著老房子還好捨不得拆;有的是子女在外工作都買好了房;有的是在縣城裡也買了房家裡就不再蓋房啦!

在俺這裡有個不好的現象就是老頭老太太們大部分都是住小房子,他們有的在自己家荒地裡蓋一間或者是兩間,又潮溼又矮,遇上下雨天出門就是泥。行動起來吧兄弟們!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別等我們老了村頭、地頭的那間小房子在向你招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