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这件事对大多数人而言“奢侈”吗?

中文系的留级生


我觉得旅行从来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么用青春替代消费,要么用金钱抵抗艰难。但人总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愿望。

说说那些背着行囊踏上旅途的姑娘。许多人会把一次远途旅行当作成年礼,但因为没挣钱,送给自己的礼物通常比较寒酸,逐渐就促生了“穷游”的想法。

拿普通人的做标准,旅游报个团,有宾馆住,有饭馆吃饭,大巴接送,其实花费也不太高,只是这种形式时间短,地点少,不太过瘾。

倘若自己订票,住宿是青年旅社,安排景点,没有公交车就徒步或者骑行,出门便是个把月不回头,要算一算,一点也不便宜。

网上流传的几百块游西藏,小几千逛欧洲,细看攻略,基本上吃是靠饼,住是靠蹭,走就是顺风车坐了一程又一程。

也许成功,也许失败。要看你适合与否。

我一直认为“穷游”少不了经历喝雨水,摔泥浆,露天睡觉丛林啃草,和陌生人拼酒,用青春消耗不完的体力和激情,一路无所畏惧呐喊唱歌喝醉,与最好的朋友在山间草坡放了半个月羊。虽然这过程坎坷,但我幻想着这是一件很刺激的事。

我一直认为旅行是能获得巨大的收获,可以看到很大的世界,比想象的要大。然后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喜怒哀乐和得失悲欢,都能用对比的方式忽略。再也不会抱怨生活的那点苦,能有种脱胎换骨的境界。

壮阔星空,万千河流,奔腾不尽的雪山,异域狂欢的夜晚,不知名植物拥起的海洋,彩色街道里各色人种们的徜徉。这些一定要去看一看,不然你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永远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

别嘲笑那些失态的人们,他们拥有的地球比你多一些,生命是本书的话,他比你多一张明信片。

好人是多,但是遇到一个坏的,旅行就变成终点。“穷游”节省到最后,岂不是只能用生命买单。我从不愿意为了旅行而让自己承担这样的风险。

也许成功,也许失败,要看你想得到什么。

旅行从来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么用青春替代消费,要么用金钱抵抗艰难。但人总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愿望。

过了少年时代,就要努力挣钱,做衣食无忧的旅行,在你死之前,这个世界的路都会走不完,那就走得舒适一些。

带着家人,一起去旅行,自己做饭,沿途张望,听歌聊天打牌,看不同的风吹过不同的浪,写字记录行驶过的地方。享受喜欢的工作,不紧张不忙碌。完成喜欢的梦想,不迟疑不惶恐。

得到太少会有妒恨,得到太多容易腐烂。就为这些,我不停在努力。就这点,是我自己的梦想。


北风两级


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旅游的目地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放飞心情。旅游可以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快享受,丰富人文地理知识和社会阅历,品尝当地不同风味的饮食,放松心情。因此,旅游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旅游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喜欢旅游的人大多性格开朗,心态年轻。我见证了几位这样的好友,多年前被诊断为癌症患者,曾一度被认为生命进入倒计时,现在身体都康复良好。至于他们从医院出来后营养和锻炼情况我说不清楚,但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亲近大自然,时不时外出旅游。

对旅游是否奢侈的认识,取决于人们的观念。如果我们把旅游视作生活的一部分,就不会认为旅游是一种奢侈。时间不够,经济不富裕,去不了国外可在国内,国内很多景区非常值得一游,丝毫不比国外景区逊色。釆取错峰出行也是旅游中的一种很好选择。像喜欢自驾游的人们,提前用点心把攻略做好,就会玩得更开心,吃得更舒心,并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云游船长


旅游这件事对大多数人而言“奢侈”吗?个人认为,旅游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奢侈。

从旅游角度来说,旅游方式有多种,最基本的分为长途旅游和短途旅游。

短途旅游,可以在一个城市或乡村附近,也可以跨地区、跨省份。比如城市人到郊区某个景点、或乡村旅游。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得到的。

而长途旅游,指的是长距离旅游,可以跨省、跨国,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有点难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难度也不是很大,可能在时间上有些限制,从时间上来说,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有些奢侈,不能持续外出旅游,毕竟还要生产、生活。

另外,对于跨国旅游,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实力,多数人除了时间,经济方面不一定做得到。这方面说,跨国旅游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有点奢侈。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际融合,大多数人跨国旅游不是什么难度,至少出去一次、两次、多次也不成问题。

所以说,单说旅游,对我国大多数人而言,算不上奢侈,长途旅游等方面有奢侈的成分。你说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