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需要类似于C

近10


C-2A“灰狗”运输机在美国海军航母甲板长达50余年的服役表现证明,舰载固定翼运输机对于大型航空母舰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机种。像航母人员的长距离接送、航母信件的运输、紧急运送舰上伤员、运输舰载机发动机或者其他零件等工作,长航程速度快负载大的固定翼舰载机表现明显要优于传统直升机。

一般来说,美国海军那些航母都是远洋作战,航母的后勤补给单靠运输直升机是不够用的,C-2A“灰狗”运输机的速度、航程都要大出直升机好多,货舱尺寸也更大,航程也元。后勤工作没有做好,那么航母拥有强大的攻防能力也无从谈起。作为一款舰载运输机,C-2A“灰狗”最大载重量约45000公斤,最多能够搭载28名乘客,最大航程接近3000公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也需要发展形态类似的固定翼舰载运输机,传统的固定翼舰载机受制于尺寸问题,在21世纪运送大型货物,比如新型舰载机发动机等零件时,往往显得不堪重负,我国需要尝试进行弯道赶超。目前,美国已经率先装备基于V-22倾转旋翼机研制的CMV-22B舰载运输机。

对比美国上一代舰载固定翼运输机C-2A“灰狗”,CMV-22B舰载运输机无负载航程高达3890公里,远超前者2800公里左右的最大航程。2.7吨负载运输任务时,CMV-22B舰载运输机也依旧可以保持2000公里的运输距离,且CMV-22B还拥有滚装/滚卸运输以及完美容纳F135发动机运输模块的货舱,同时该机还具备前代C-2A绝对无法比拟的垂直起降能力,CMV-22B的这些特性可以说极大的提高了美国航母后勤运输的灵活性。

我国最近几年军工科技发展迅速,而且有机型基础,基于运-12F和运-7研发设计与C-2A类似的舰载固定翼运输机其实并不难。但正如上述所提到的,小型舰载固定翼运输机在面临新时代的航母运送任务时,狭长的货舱和任务灵活性不高等缺点使得该类型舰载机运输机其实已经不太适合当下的航母甲板环境。因此,我国其实需要尝试开发与美国CMV-22B结构设计相似的先进舰载运输机,至少应该先确定研发项目,从而弯道赶超美国。


雷姐的机械空间


固定翼的意义在于,航母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没有办法停靠港口补给,此时固定翼运输机可以往返于陆地上的基地,运送货物,并将伤员及时撤走。C-2”灰狗“式运输机和E-2预警机用的是一个飞行平台,最大运载量为9吨,最大航程2400公里。说实话,指望它来给航母进行日常给养输送那是杯水车薪,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最大的价值是还是紧急时期能够拿来救救急。

C-2灰狗运输机

实际上美国自己的C-2也已经老旧不堪,原定是2015年要全部退役,后来因为国会一贯缺钱的传统艺能,C-2只得延寿到2027年退役,C-2的生产线也早就关掉了。C-2之后美国海军很可能选定更先进的V-22鱼鹰来替代它的地位。

目前来看,我国的海军并不具备美军的条件,美国全世界有800多个军事基地,能让航母随时找到补给点派运输机进行补给;我们没有那么多军事基地,也没有美国海军全球到达,全球存在的需求,重点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南海,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部分海域,出海活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所以固定翼运输机即便有也不大用的上。

我国海军刚刚走向蓝水海军不久,主要目的仍然四维护领土主权完整,而不是美国那种全球干涉的定位

如果将来出现了这种运输机的需求的话,说明我们的海军在作战实力上已经高了一个档次,国家对海军的定位也产生了变化。


纸上的宣仔


随着辽宁舰、山东舰共同打造的国产双航母战斗群初步成型,下一步健全舰载机体系成为摆在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还是舰载固定翼运输机,都是航母舰载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纯的就舰载固定翼运输机来看,并不一定非要选用C-2A灰狗这类产品,旋翼机、无人运输机等这些新兴的产品不是更好吗?

在传说的直通式甲板的003型航母面世之前,我国现役的两艘航母都是满排六万吨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的中型航母,和传统航母大国它们采用弹射起飞的航母并不能相提并论;滑跃起飞方式本身就限制了像E-2C等这种固定翼飞机的起飞,其舰艏前部设置的两个近起飞点和左舷中部的重载起飞点,对于滑跃起飞这类固定翼大飞机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因而在滑跃起飞航母上主要以舰载战斗机+舰载直升机组合为主,空中预警、反潜、运输等任务都是由舰载直升机来完成的。

相比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以运输机为例,固定翼运输机起飞重量大、尺寸大,意味着能够装载更多或者尺寸更大的物资。C-2A舰载运输机最大载重4.5吨,能够最多携带28名人员,最主要的是其超过3000公里的航程,这是任何一款直升机所不具备的,我国航母现役的主力直-18系列舰载直升机,最大航程也不过1000公里,这个数据对于直升机来说已经是达到空前了,再很难得到进一步拓展。

优势是极为明显的,这不用多说,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舰载机体系演变带来的问题。美军在航母的应用上无人能及,其最早的舰载机体系相当复杂,凭借大吨位加弹射起飞方式,美海军舰载机集成了舰载战斗机、攻击机、固定翼预警机、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固定翼加油机、固定翼运输机以及直升机等诸多机型;但是在后续的作战使用探索中,美国首先将舰载战斗机和攻击机进行了结合,用一款机型取代了两种以上的机型;同时逐步将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加油机以及运输机退出航母舰载机家族,取而代之的是直升机和一些研发中的无人机。

这被认为是一个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就是“一机多用、一机多型”,这一点在空军的发展中也有明显的趋势。这就引来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有必要再照猫画虎,专门为舰载机体系发展一种专用的舰载固定翼飞机,用来执行预警、反潜、空中加油以及运输等任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涉及到航母在整体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环——舰机适配性。

美军之所以要整合过去复杂的舰载机体系,这和其在实际作战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和技术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经过几十年的整合,美航母舰载机体系中,只保留了E-2C固定翼预警机,并在发展最新的E-2D型,其他原来的固定翼舰载机几乎已经全部退出现役,虽有保留数量也并不多了。由此可见尽管纸面上某些领域的数据优势极为诱人,但是总体来看劣势逐步大于优势。

固定翼飞机的一个核心劣势就是,一分为二的自然规律带来大尺寸。大尺寸对于提升载重、货舱容量以及航程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对于航母这种空间比黄金还珍贵的舰船来说,尺寸大了意味着占据的航母空间也就越大了,这将影响到一系列的作战应用,比如占用大量机库、飞行甲板面积,放飞回收时间更长、操作流程更复杂等等。

从舰机适配角度来看,从国外航母发展经验来看,每次将新的舰载机引入舰载机体系,必然带来的是航母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比如尼米兹级最早设计为围绕A-7舰载攻击机而展开的,但是后来实际上舰的F-7A实际设计方案与最初设计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另外一款标配的F-111B型舰载机压根就没有在航母上起飞过。由此可见,航母要是想要上一款正处于设计中的飞机,对于航母整个寿命周期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产航母上固定翼运输机必然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改装,尤其是已经服役的辽宁舰和山东舰。

美国目前正在推进器新一代舰载机体系的构建,大致的方向是整合F-35C隐形舰载机和无人舰载机。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在其航母上测试过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后来因多种原因下马;X-47B下马并没有终结美国海军对舰载无人机的整合决心,其目前正在测试MQ-25黄貂鱼无人空中加油机。这就充分说明无人机在未来舰载机发展中将是一个很突出的趋势,我国已经在驱护舰上整合了几款无人机,并多次亮相。

在舰载运输体系中,美国当前主要依靠舰载直升机来完成,美军探索的是旋翼机上舰问题。根据美军计划,将在2028年左右使用CMV-22B型鱼鹰倾转旋翼机全部替换掉数量不多的C-2A固定翼运输机,相比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CV-22B和MV-22B鱼鹰旋翼机,CMV-22B取消了机翼90度旋转折叠设计,降低结构复杂性,提升使用可靠性,同时加挂了两个保型油箱,大幅度拓展了航程和载重能力,相比直升机提升很大。

我国也在航展上展出过类似的产品,诸如彩虹-10、蓝鲸等型号,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我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有很大的区别,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大型水面舰艇发展,在实现两艘航母列装部队的同时国产075型小平顶也已经下水,鉴于我国海军陆战队隶属于海军,和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兵种存在的地位不同,因而我国两栖攻击舰起步吨位4万吨,但是并没有装备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单纯依靠直升机能力还是有限的,倾转旋翼机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实现航母与两栖攻击舰之间共用关系,降低装备发展成本,毕竟数量是硬伤,美国十万吨级航母也就只需搭载3架CMV-22B即可。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那就是已知我国正在发展国产空警-600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可以在其基础上拓展出一款舰载固定翼运输机,在理论上是可行了,在舰机适配性上也是合理的,只不过这种方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占用航母宝贵的空间,要知道我们的航母是六万吨级的中型航母,我们使用的是歼-15重型舰载机,不是国际上F/A-18、米格-29等这种中型机,对于舰载机体系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直接的影响就是舰载战斗机数量减少。

军事技术需要与时俱进,我国正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弯道超车”之路,在这个过程就需要时刻准确把握未来整体发展方向,与时俱进,规避别人走过的路,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倾转旋翼机以及无人机或许在未来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是亟需,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一步到位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