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对蔡崇达的《皮囊》很有感觉?读后感觉如何?

胡大路


第一次看到《皮囊》是在喜马拉雅书店,也是在逛书店的整个过程中唯一拿起来认真阅读的书。第一章坚硬如石一般的阿太在面临死亡时对黑狗达能说出“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99岁老太太坚硬而又豁达的心态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过了段时间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

前面几章有说到对造房子执念非常深的母亲,突然偏瘫且顽强的父亲,写的都很深刻,感叹作者对家乡的依赖和感情之深,《张美丽》里的张美丽大多是从村民的口中和黑狗达的同学们的YY中得到的一个反面形象,远嫁的张美丽再次回到小镇的时候又一次淹没在了村民的口水中。最后屡次想给自己挽回形象的张美丽之后成为村民怒怨下的冤魂。接着的《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写的都是陪着主人公成长的四个人,四个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自己的梦想,想摆脱现有的命运,却被现实狠狠打了一棍,打回了原型,应了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最后都在主人公的见证下走向消亡。

相比这四个人的惨烈的结局,黑狗达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走,走到北京甚至走向全世界,也走向了这四人丰满的理想,不知道作者写这四个人悲惨的命运的意义何在。不知道这四人是否是真的蔡崇达的玩伴。记得黑狗达在回到老家过年碰到文展的时候 文展处处躲他,最后他到文展家拜访,文展发现是他也无处躲,文展说了一句“为什么是你。” 这句话我为什么听到了作者心里的一股强烈的自尊心得到满足的声音呢。

在最后带有总结意味的几篇里写到了父母,却没有写到任何之前的四位朋友。写到比他生活的好的王成刚也不幸在三十几岁猝死。看到这里我在想与其写四个悲惨命运的玩伴,为什么不写写和他畅谈工作的王成刚,而只是一笔带过。

我看的书不多《皮囊》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算是文学作品的书,却有点韩剧的感觉,开头精彩中间拖沓结尾交代

看完这本书,里面的黑狗达或许就是蔡崇达,又或许不是,正本书既表达了对父母对家乡小镇的思念,又有点炫耀自己成功的意味。

回答至此圆满结束,喜欢劳驾点赞评论转发。


谋略秘籍


蔡崇达随笔集以人物肖像的方式描绘了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温情又残酷的故事讲述中,阐述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里的故事,同时也回答了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聖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共14篇作品。每一篇内容都有深刻的内涵,颇值得我们去思考。

蔡崇达,1982年生人,闽南人。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韩寒口中的“写作高手”。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蔡崇达不断打破行业记录,被流传甚广的《媒体从业者装逼指南》称为必备的崇拜对象。在新闻特稿写作方面有独到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亚洲出版协会特别大奖,被清华、北大、复旦博士生拿来做毕业论文研究对象。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亮亮25252743


我没有学术那么高. 只是知道点家庭里的交响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