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和智慧會一起增長嗎?為什麼?

海雲海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電視劇《琅琊榜》裡寧國侯謝玉與言侯的對白,“言侯,這些年難道你長的只是年齡嗎?”當時聽到這樣的臺詞,覺得經典又好笑,拿來損人絕對是不帶髒字,記憶深刻。

正常人的年齡和智慧是會一起增長的,社會閱歷、個人見識、生活經歷等都會隨著時間積累,或經驗教訓、或成功的碩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胸更加開闊,更加富有包容心和同理心,這是一種智慧。見過的人、看過的事越來越多,讓我們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去實踐、體驗和擴展很多真理,明白事理,這是一種智慧。“辛勤付出必有回報”,辛勤的付出需要勤勞、堅韌、需要反思和總結,是體力、腦力和意志力相結合的產物;“風雨過後必是彩虹”,兒時我懷著這樣的期待看彩虹,30多年的人生看到的彩虹屈指可數,寓意只有經歷磨難才能得到成功,過上幸福的生活。經歷了磨難,只有懂得珍惜、懂得奮進才會到達幸福的彼岸;“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氣度,是為了更和諧的關係、更美好的未來。退有原則和底線,沒有懦弱。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會與自己和解,這是一種智慧。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不為難自己,不給自己限定條條框框,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空房子


年齡與智慧是隨著年齡而增長的智慧,而切;每個人的智慧又根據自身條件。隨著年齡增長,和他人接觸以及加上學到的知識與社會經驗和實踐中同步提升智慧,智慧是有區別化分的。都離不開自身的悟性所得,這些東西既教不會也學不來。就是人們常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得天獨厚的資源。


唐文清


這個問題提的好不說,而且也非常有意義。別人不知道是怎樣的認為和看法,我認為智慧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是見證者呀?說出來講出來就等於是給大家在講故事了,我是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號去甘肅景泰縣寺灘公社東梁大隊一小隊插隊的,一九八零年十二月招工回城的,這件事就是發生在我們插隊招工回城的時候。

先說一下我們知青點大概的情況,我們點上總共十三個人,七個男的六個女的,當年都是風華正茂的歲數十七歲,那個時候其實就能看出來誰聰明誰有智慧了。

聰明有智慧的雖然老啦,但是更加的聰明智慧了,不聰明沒有智慧的雖然也老啦,接人待物上還是十七歲時的那個樣子,變化是有一點不是太大,言談舉止給人的感覺還是一根筋的樣子,這可能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所謂的老實人吧。

言歸正傳開始講故事,是這樣;我們點上是七個男的,其中有兩個按現在話說,就是一見如故有緣份那種人。兩個人成天形影不離,無論幹什麼事都是一拍即合,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三觀非常的同步一致,至今還是親密無間保持著非常好的友誼,但就是在聰明智慧上區別特別大。

招工回城了肯定有好多事情要辦要處理,其中有一個聰明智慧的是這樣處理事情的。首先將自己所有穿的用的東西,實際也沒有什麼東西,就是床板、箱子、板凳、洗臉盆、吃飯刷牙的缸子,還有一箱子有補釘的衣服,將所有的衣服東西和老鄉做了生意,換了二十隻雞宰了帶回了家,只挑了一身沒有補釘的衣服,還是他老爹單位發的工作衣穿在了身上。

衣服兜裡只有五塊錢,用來買火車票和在火車上吃頓飯,景泰縣到蘭州市的火車票是貳塊八毛錢。這趟列車是由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發往蘭州市火車東站的一趟慢車。他然後就去找生產隊的會計要錢,就是勞動掙下的工分,勞動一天是一個工,一個工是十分,換算成錢就是叄毛八分錢。

那個年代生產隊就沒錢,就是有錢也不會給我們知青兌現的,三年八個月欠了他九十多塊錢。當時他的想法就是給不給總得有個說法。意料之中的事,會計的回答非常乾脆沒錢。這時候他就動腦子想辦法,軟磨硬泡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會計達成了共識和協議,給他一百斤原糧磨成麵粉帶回家去。

他記得好像還替點上的兩個姑娘還了十五塊錢,她們好像是欠生產隊的口糧錢,當時欠生產隊的必須還,否則招工表上不給蓋生產隊的工章。算下來還欠他六十五塊錢,答應他說等生產隊有錢了,一定給郵寄到他的工作單位。有意思的是第二年春天,包產到戶的政策就到了公社和各個生產隊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那個鐵哥們,將所有的東西一個不少的都帶回了家,生產隊同樣的也欠了他的九十多塊錢,因為他們倆乾的一樣的活,趕了兩年多的馬車,工分掙的是一樣的多。當時他就應該學鐵哥們的方法你說多好,人家就是不學,要求生產隊的會計,打了個九十多塊錢的欠條帶回家了。

說了講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點,年齡和智慧是不會一起增長的,現在都六十歲了,他那個鐵哥們處理事情還是那個樣子,遇到事情和問題時,還是一根筋不會拐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