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有,学而优则仕,当代人怎样理解这句话,怎样做到?

聿剑培训师


“学而优则仕”这确实是传统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首先要知道,古代为什么推崇这一思想。因为古代是个儒家思想占主流的社会,而作为农业文明的国度,人们受到认可的途径并不多,特别是读书人,主要还是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开始“学而优则仕”这样是鼓励读书人,通过读书入仕来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后来却以做官本身为目的了。

而在当今,学习知识文化之后,不一定通过入仕做官为社会服务,也有很多自我实现的途径。

所以这句话更多的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反应。古代的思想并不能和当今社会完全一一对应,这种思想放到现在,留给我们的思想内核,服务国家,关心社会可以留下来,“仕”则可以做多种理解,或者也可以抛弃了。


无心随墨


“学而优则仕”,语出孔子《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我国自古以来,读书人成长成才、成就功名事业的必由之路。

古时候读书为官,是穷苦人家孩子,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唯一可行路径。

现在来看,读书求学仍是每个国人成长成才、成就人生的必由之路,只是国家和社会为读书人提供了广阔天地,成功之路不再局限于走仕途一条道。

现在的青年人赶上了好时代,只要怀揣梦想,刻苦努力,无论是在科学,教育,文化,艺术还是实业领域,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华山剑客


野狐试答

题主好,“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 子张》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虽然是子夏所说,但完全代表了孔子的意思,包含着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学而优则仕”曾被断章取义,曲解成孔子的“读书做官论”猛烈地批判。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涉及的问题不少,容野狐细细道来。

一 儒家“学”的内涵

“学”一方面包含文化典籍的学习,另一方面包含做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修习。在《论语》首篇就有不少章句涉及到“学”的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从中可以看到,在学的问题上,儒家更强调做人的道德修养。典籍的学习常会被自觉重视,修身的问题容易放松,所以儒家一开始就特别强调德的问题,以致在后世很长的历史时期,修身问题、道德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德与智的问题,也就是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两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真实的的情形和古人正好相反,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受到普遍重视,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和修习常流于形式,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下力气在改变,但具体到各人的落实还是需要不少时间。

二 为官与为政

孔子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实现大同世界。儒家把济世和担当作为己任,后世的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也是如此。“为官”是实现大济苍生的必选之路,把“做官”当成个人物质享受的手段是儒家所唾弃的,尽管后世很多的读书人会滑到升官发财的邪道上去,但儒家的思想和精神是没有错。

“为官”是“为政”最方便最直接的手段,“为政”就是参与社会变革,为推动社会发展做贡献。一般情况下,人们常会把“为官”与“为政”等同起来,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意思是孔子为什么不做官。孔子回答说:把孝顺和友爱的心推行在家庭,治理好自己的家,这也算是从事了政治,为什么非要通过做官来参与政治。

在儒家“为政”参与政治、参与社会变革是目的,“为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这就包含了,“为官”如果不能“为政”那就是为害了。“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都是这一思想下的具体说法。

三 修齐治平

儒家强调德治,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上行下效,所以要为官、为政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儒家讲“内圣为王”,就是要通过完成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实现王道乐土的政治理想。“修齐治平”就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通过修身完善自我,然后影响和管理好一个大夫的家,进而治理好自己的邦国,最后实现天下王道乐土的政治理想。

四 “学而优则仕”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了。“忧”是充裕的意思,指时间精力比较优裕,“仕”狭义指做官,广义上指“为政”。这句话讲学习和参与政治的关系。为政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去学习,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要关心政治、参与政治。也就是说读书学习是一生的事,关心政治、参与社会变革也是一生的责任。典籍的学习和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有利为政,有利从事社会事务;为政的实践有利所学知识和自身能力修养的提升,两者可以互相促进。

可惜这样深刻有价值的一句话,后世常很功利的当做读书做官来践行,更不幸的是这句话曾被大肆批判。

五 与时俱进

“学而优则仕”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其实,国家现在提出终身学习;要求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提出干部考核把“德”放在首位,都在一思想范畴内。古人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都在这一思想之中。我们现在讲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人的事,改革没有旁观者。道理几千年前都讲清了,现在只是换个说法,实质上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