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有,學而優則仕,當代人怎樣理解這句話,怎樣做到?

聿劍培訓師


“學而優則仕”這確實是傳統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點。首先要知道,古代為什麼推崇這一思想。因為古代是個儒家思想佔主流的社會,而作為農業文明的國度,人們受到認可的途徑並不多,特別是讀書人,主要還是通過仕途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開始“學而優則仕”這樣是鼓勵讀書人,通過讀書入仕來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後來卻以做官本身為目的了。

而在當今,學習知識文化之後,不一定通過入仕做官為社會服務,也有很多自我實現的途徑。

所以這句話更多的是過去那個時代的反應。古代的思想並不能和當今社會完全一一對應,這種思想放到現在,留給我們的思想內核,服務國家,關心社會可以留下來,“仕”則可以做多種理解,或者也可以拋棄了。


無心隨墨


“學而優則仕”,語出孔子《論語·子張篇》:“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是我國自古以來,讀書人成長成才、成就功名事業的必由之路。

古時候讀書為官,是窮苦人家孩子,實現人生理想抱負的唯一可行路徑。

現在來看,讀書求學仍是每個國人成長成才、成就人生的必由之路,只是國家和社會為讀書人提供了廣闊天地,成功之路不再侷限於走仕途一條道。

現在的青年人趕上了好時代,只要懷揣夢想,刻苦努力,無論是在科學,教育,文化,藝術還是實業領域,都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華山劍客


野狐試答

題主好,“學而優則仕”出自《論語 子張》篇,“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句話雖然是子夏所說,但完全代表了孔子的意思,包含著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學而優則仕”曾被斷章取義,曲解成孔子的“讀書做官論”猛烈地批判。如何理解這句話,這涉及的問題不少,容野狐細細道來。

一 儒家“學”的內涵

“學”一方面包含文化典籍的學習,另一方面包含做人道德修養方面的修習。在《論語》首篇就有不少章句涉及到“學”的問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從中可以看到,在學的問題上,儒家更強調做人的道德修養。典籍的學習常會被自覺重視,修身的問題容易放鬆,所以儒家一開始就特別強調德的問題,以致在後世很長的歷史時期,修身問題、道德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

這個問題放到現在來說,就是德與智的問題,也就是思想政治、道德修養和文化知識兩方面的問題。我們現在真實的的情形和古人正好相反,文化知識的教育和學習受到普遍重視,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和修習常流於形式,由此而引發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在這一方面,國家已經下力氣在改變,但具體到各人的落實還是需要不少時間。

二 為官與為政

孔子的理想是建立一個有序的社會,實現大同世界。儒家把濟世和擔當作為己任,後世的讀書人的最高理想也是如此。“為官”是實現大濟蒼生的必選之路,把“做官”當成個人物質享受的手段是儒家所唾棄的,儘管後世很多的讀書人會滑到升官發財的邪道上去,但儒家的思想和精神是沒有錯。

“為官”是“為政”最方便最直接的手段,“為政”就是參與社會變革,為推動社會發展做貢獻。一般情況下,人們常會把“為官”與“為政”等同起來,有人問孔子“子奚不為政?”意思是孔子為什麼不做官。孔子回答說:把孝順和友愛的心推行在家庭,治理好自己的家,這也算是從事了政治,為什麼非要通過做官來參與政治。

在儒家“為政”參與政治、參與社會變革是目的,“為官”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這就包含了,“為官”如果不能“為政”那就是為害了。“父母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些都是這一思想下的具體說法。

三 修齊治平

儒家強調德治,子曰:“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君子德風,小人德草”,上行下效,所以要為官、為政就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儒家講“內聖為王”,就是要通過完成自身的道德修養,來實現王道樂土的政治理想。“修齊治平”就是具體的操作方法,通過修身完善自我,然後影響和管理好一個大夫的家,進而治理好自己的邦國,最後實現天下王道樂土的政治理想。

四 “學而優則仕”

瞭解了上面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句話了。“憂”是充裕的意思,指時間精力比較優裕,“仕”狹義指做官,廣義上指“為政”。這句話講學習和參與政治的關係。為政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去學習,學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要關心政治、參與政治。也就是說讀書學習是一生的事,關心政治、參與社會變革也是一生的責任。典籍的學習和自我修養的不斷提升有利為政,有利從事社會事務;為政的實踐有利所學知識和自身能力修養的提升,兩者可以互相促進。

可惜這樣深刻有價值的一句話,後世常很功利的當做讀書做官來踐行,更不幸的是這句話曾被大肆批判。

五 與時俱進

“學而優則仕”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其實,國家現在提出終身學習;要求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提出幹部考核把“德”放在首位,都在一思想範疇內。古人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都在這一思想之中。我們現在講實現“中國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每一個人的事,改革沒有旁觀者。道理幾千年前都講清了,現在只是換個說法,實質上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