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富人與窮人形成過程


論富人與窮人形成過程

窮人不是富人造成的。相反,窮人造就了富人。先有窮人,而後才有富人。他們把窮人勞動的“剩餘價值”都拿走了,從而成了富人。於是兩極分化,窮的越窮,富的越富。

窮是因生產力落後造成的。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度落後,除了一雙手外,就是石頭、棍捧這種簡單生產工具。那種社會是全民貧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吃的是野菜野果野獸肉,穿樹葉樹皮。這種落後的生產力,只能全民貧窮,群居生活,一起打獵採野果,歸來按人頭分配。那就是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沒有私有財產,沒有階級,沒有剝削。全民貧窮,沒有富人。

後來社會是怎麼分化的?開始人們都在原始氐族社會同一起跑線上起跑。但跑的速度不一樣。隨著生產力發展,即工具的製造和改進,青銅器的出現,特別是鐵的冶煉,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創造了更多的物質財富,除了消費外,還有剩餘。這就為造就富人階層奠定了物質基礎。但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為什麼有的原地踏步,有的卻奮勇當先。進而出現貧富差距。當初這種差距不是剝削造成的。是依靠自己雙手,殷實勞動獲得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人生下來是平等的,但又是不平等的。平等,是說人的生存權、勞動權丶受教育權丶生活資料佔有權等,都是平等的。不平等是指人的自身是有差異的。在智商上有聰明與愚蠢之分,在體質上有強壯與“弱柳”之分,在性格上有老實與狡猾之分,在外部條件上,有機遇禍福之分。這種天然的不平等,列寧稱之為資產階級法權。由於人身種種差異,導致同時起跑,而不同時到達目的地。這種不平等導致人們在獲取財富份額上而不平等。從而開始出現貧富差距。當初這種差距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社會人為造成的。

隨著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社會財富越來越多,那些先富者經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富。而那些因智商低,體質弱或天災人禍等,便越來越窮。特別是原始部落之間常發生戰爭,敗方被勝方俘虜。在生產力極度低下時,因沒飯吃,俘虜都被殺掉。後物資豐富了,俘虜不再被殺掉,勝方的頭頭就把這些俘虜當作他們家的奴隸。還有那些窮得生活不下去的,只好為富人打工。於是剝削產生了,對立的階級形成了。富人榨取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價值越來越多,越來越富。社會生產資料大都在他們手裡。而窮人失去了生產資料,只剩下一雙幹活的手。從此,奴隸和奴隸主,農民和地主,僱傭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便成為原始公社制社會解體後社會的主要矛。這一矛盾一直延續到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在中國一直到一九五四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歸納起來,窮是生產力不發達造成。富人是社會生資料私有化和廣大窮人用血汗哺育出來的。


(2018.9.19.晚應戰友肖津生關於窮人與富人的問題而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