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需要類似於C

近10


非常需要。艦載運輸機,有著不可替代的一些作用。


現階段能在功能上部分替代C-2“灰狗”的只有V-22“魚鷹”,但後者的技術和可靠性要求更高,暫時還沒法直接用在中國航母和兩棲艦上。



C-2或V-22的作用,是遠程運送人員和重要物資,這是普通直升機無法做到的。直升機速度慢,而且航程太短。像C-2最大航程為2400公里,最大速度為635公里/小時,均是CH-53重型直升機的兩倍左右。而且C-2最大載貨為9噸,CH-53則只有4噸。


所以,這種固定翼運輸機能夠更快、更多、更遠地將人員物資運到航母上。V-22雖然載重能力比較強,但是速度和航程仍比不上固定翼飛機。



我們可以假想這樣的場景,當航母距離大海2000公里距離時,有船員突發疾病需要送往大陸,直升機就難以完成任務,但固定翼運輸機可以。還有,如果有緊急物資要求送到航母上,那麼直升機也是無法飛過2000公里距離。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艦載運輸機和艦載預警機是同一個平臺,研製艦載預警機就等於需要提前研發出艦載運輸機。預警機是航母不可缺少一個戰力環節。



當前,我國的運-12F很容易實現上航母,航程也達到了2200公里以上,但航速和運輸量(最大3噸)都還達不到C-2的水平。未來的艦載運輸機可能還是和新型預警機沿用一個平臺。


陶式防務評論


固定翼的意義在於,航母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沒有辦法停靠港口補給,此時固定翼運輸機可以往返於陸地上的基地,運送貨物,並將傷員及時撤走。C-2”灰狗“式運輸機和E-2預警機用的是一個飛行平臺,最大運載量為9噸,最大航程2400公里。說實話,指望它來給航母進行日常給養輸送那是杯水車薪,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最大的價值是還是緊急時期能夠拿來救救急。

C-2灰狗運輸機

實際上美國自己的C-2也已經老舊不堪,原定是2015年要全部退役,後來因為國會一貫缺錢的傳統藝能,C-2只得延壽到2027年退役,C-2的生產線也早就關掉了。C-2之後美國海軍很可能選定更先進的V-22魚鷹來替代它的地位。

目前來看,我國的海軍並不具備美軍的條件,美國全世界有800多個軍事基地,能讓航母隨時找到補給點派運輸機進行補給;我們沒有那麼多軍事基地,也沒有美國海軍全球到達,全球存在的需求,重點活動範圍也僅限於南海,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部分海域,出海活動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所以固定翼運輸機即便有也不大用的上。

我國海軍剛剛走向藍水海軍不久,主要目的仍然四維護領土主權完整,而不是美國那種全球干涉的定位

如果將來出現了這種運輸機的需求的話,說明我們的海軍在作戰實力上已經高了一個檔次,國家對海軍的定位也產生了變化。


紙上的宣仔


隨著遼寧艦、山東艦共同打造的國產雙航母戰鬥群初步成型,下一步健全艦載機體系成為擺在眼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無論是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還是艦載固定翼運輸機,都是航母艦載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單純的就艦載固定翼運輸機來看,並不一定非要選用C-2A灰狗這類產品,旋翼機、無人運輸機等這些新興的產品不是更好嗎?

在傳說的直通式甲板的003型航母面世之前,我國現役的兩艘航母都是滿排六萬噸採用滑躍起飛方式的中型航母,和傳統航母大國它們採用彈射起飛的航母並不能相提並論;滑躍起飛方式本身就限制了像E-2C等這種固定翼飛機的起飛,其艦艏前部設置的兩個近起飛點和左舷中部的重載起飛點,對於滑躍起飛這類固定翼大飛機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因而在滑躍起飛航母上主要以艦載戰鬥機+艦載直升機組合為主,空中預警、反潛、運輸等任務都是由艦載直升機來完成的。

相比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的優勢是極為明顯的。以運輸機為例,固定翼運輸機起飛重量大、尺寸大,意味著能夠裝載更多或者尺寸更大的物資。C-2A艦載運輸機最大載重4.5噸,能夠最多攜帶28名人員,最主要的是其超過3000公里的航程,這是任何一款直升機所不具備的,我國航母現役的主力直-18系列艦載直升機,最大航程也不過1000公里,這個數據對於直升機來說已經是達到空前了,再很難得到進一步拓展。

優勢是極為明顯的,這不用多說,關鍵的一個問題在於,艦載機體系演變帶來的問題。美軍在航母的應用上無人能及,其最早的艦載機體系相當複雜,憑藉大噸位加彈射起飛方式,美海軍艦載機集成了艦載戰鬥機、攻擊機、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固定翼加油機、固定翼運輸機以及直升機等諸多機型;但是在後續的作戰使用探索中,美國首先將艦載戰鬥機和攻擊機進行了結合,用一款機型取代了兩種以上的機型;同時逐步將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加油機以及運輸機退出航母艦載機家族,取而代之的是直升機和一些研發中的無人機。

這被認為是一個發展方向,概括起來就是“一機多用、一機多型”,這一點在空軍的發展中也有明顯的趨勢。這就引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有必要再照貓畫虎,專門為艦載機體系發展一種專用的艦載固定翼飛機,用來執行預警、反潛、空中加油以及運輸等任務。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涉及到航母在整體建設中很重要的一環——艦機適配性。

美軍之所以要整合過去複雜的艦載機體系,這和其在實際作戰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和技術發展有直接的關係。經過幾十年的整合,美航母艦載機體系中,只保留了E-2C固定翼預警機,並在發展最新的E-2D型,其他原來的固定翼艦載機幾乎已經全部退出現役,雖有保留數量也並不多了。由此可見儘管紙面上某些領域的數據優勢極為誘人,但是總體來看劣勢逐步大於優勢。

固定翼飛機的一個核心劣勢就是,一分為二的自然規律帶來大尺寸。大尺寸對於提升載重、貨艙容量以及航程有天然的優勢,同時對於航母這種空間比黃金還珍貴的艦船來說,尺寸大了意味著佔據的航母空間也就越大了,這將影響到一系列的作戰應用,比如佔用大量機庫、飛行甲板面積,放飛回收時間更長、操作流程更復雜等等。

從艦機適配角度來看,從國外航母發展經驗來看,每次將新的艦載機引入艦載機體系,必然帶來的是航母進行相應的升級改造。比如尼米茲級最早設計為圍繞A-7艦載攻擊機而展開的,但是後來實際上艦的F-7A實際設計方案與最初設計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另外一款標配的F-111B型艦載機壓根就沒有在航母上起飛過。由此可見,航母要是想要上一款正處於設計中的飛機,對於航母整個壽命週期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國產航母上固定翼運輸機必然要進行相應的研究和改裝,尤其是已經服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

美國目前正在推進器新一代艦載機體系的構建,大致的方向是整合F-35C隱形艦載機和無人艦載機。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在其航母上測試過X-47B艦載無人攻擊機,後來因多種原因下馬;X-47B下馬並沒有終結美國海軍對艦載無人機的整合決心,其目前正在測試MQ-25黃貂魚無人空中加油機。這就充分說明無人機在未來艦載機發展中將是一個很突出的趨勢,我國已經在驅護艦上整合了幾款無人機,並多次亮相。

在艦載運輸體系中,美國當前主要依靠艦載直升機來完成,美軍探索的是旋翼機上艦問題。根據美軍計劃,將在2028年左右使用CMV-22B型魚鷹傾轉旋翼機全部替換掉數量不多的C-2A固定翼運輸機,相比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的CV-22B和MV-22B魚鷹旋翼機,CMV-22B取消了機翼90度旋轉折疊設計,降低結構複雜性,提升使用可靠性,同時加掛了兩個保型油箱,大幅度拓展了航程和載重能力,相比直升機提升很大。

我國也在航展上展出過類似的產品,諸如彩虹-10、藍鯨等型號,在該領域的技術儲備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我國海軍與美國海軍有很大的區別,我國正在穩步推進大型水面艦艇發展,在實現兩艘航母列裝部隊的同時國產075型小平頂也已經下水,鑑於我國海軍陸戰隊隸屬於海軍,和美國作為一個獨立兵種存在的地位不同,因而我國兩棲攻擊艦起步噸位4萬噸,但是並沒有裝備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單純依靠直升機能力還是有限的,傾轉旋翼機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還可以實現航母與兩棲攻擊艦之間共用關係,降低裝備發展成本,畢竟數量是硬傷,美國十萬噸級航母也就只需搭載3架CMV-22B即可。

另外,還有一種方案,那就是已知我國正在發展國產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可以在其基礎上拓展出一款艦載固定翼運輸機,在理論上是可行了,在艦機適配性上也是合理的,只不過這種方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佔用航母寶貴的空間,要知道我們的航母是六萬噸級的中型航母,我們使用的是殲-15重型艦載機,不是國際上F/A-18、米格-29等這種中型機,對於艦載機體系的影響是不可預估的,直接的影響就是艦載戰鬥機數量減少。

軍事技術需要與時俱進,我國正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彎道超車”之路,在這個過程就需要時刻準確把握未來整體發展方向,與時俱進,規避別人走過的路,用最短的時間趕上國際先進水平,這才是最重要的。傾轉旋翼機以及無人機或許在未來會有更長遠的發展前景,是亟需,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一步到位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