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地客家尋根都指向粵閩贛交界的地方,這裡是客家發源地?

珠江水流


問題中所說的尋根的客家人,應是在元末明初時期遷徙的那批客家人。這個要從客家人的多次遷徙去分析。

“客家”這個名稱出現於清朝時期的廣東四邑地區。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客家人的大舉南遷至少有五次。

客家民居

一、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派趙佗帶領60萬軍隊“南征百越”,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又派50萬的兵丁“南戍”現在的兩廣地區。這些人就是最早的一批南遷客家人。

二、第二次的大規模遷徙是在晉朝的“永嘉之亂”和“五胡亂華”時期。內亂以及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致使大量漢族人南遷到福建、廣東、江西的交界處。後來南北朝時期,又有96萬漢族人南遷到長江流域。這批人中有部分進入江西和廣東、福建。

三、第三次的大規模遷徙是在唐朝。由於“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大量漢族人南遷。這次多數是從河南和安徽遷入江西、福建和廣東的。現在的“客家語”正是在這一時期萌芽並發展起來的。

四、第四次大規模遷徙是在南宋和元朝時期。北宋被滅以後,南宋都城遷至杭州,一部分漢族人跟著南遷,到達江西。其中有一部分到達福建的三明和莆田。元朝建立以後,由於客家人參與了文天祥的抗元活動,致使元軍報復性南下。大量漢族人從江浙、江西、福建莆田逃到廣東潮汕和海南島。也真是在這一時期,“土樓”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現在尤以福建的土樓最具代表性。

客家土樓

五、元末明初,又是一次大遷徙。這一次的遷徙主要是從閩粵嶺山地區,分遷到廣東中部、四川、廣西、貴州、雲南和臺灣等地區。也正是這次遷徙,使得江西有新客和老客之分。

六、第六次大規模遷徙是在明末清初時期。這次遷徙被稱為“西進運動”。一方面是滿人入關,一方面是清政府的“湖廣填四川”的政策,致使大量漢族人從江西、福建、廣東向四川、湖南、貴州、廣西等地遷徙。

七、最後一次大規模遷徙是太平天國時期。這次為了避禍,主要方向為南遷。地域範圍很廣,包括廣東南部(徐聞最多)、海南島、馬來西亞、巴拿馬、美國、巴西等地。

總之,漢族人多次南遷,但真正讓客家群體成為漢族的一個支系,是在南宋時期。而到了明清時期,客家群體人數眾多,自我意識增強。這種群體意識的形成時期,正好是“西進運動”時期,即很大一部分由江西、福建、廣東西遷至川、湘、桂、粵等地。然後,在太平天國時期,以福建、廣東為主的沿海地區客家人又搬遷至世界各地。所以,客家人在尋根問祖時,都定在了客家人自我意識形成之地,即閩粵贛地區。又由於客家人在南遷入閩粵贛時,很多不太與當地人同住,選擇了與世隔絕的深山老林之地。基於此,閩粵贛交界處的多山林優勢,成為了他們的一個主要選擇。這也正是很多客家尋根,首先到閩粵贛交界處的原因。


明之書苑


南方客家人的根在中原一帶,河南河北山西等,不要忘了。閩粵贛的根是長在浮萍上的。


遠方167427784


客家發源地應在中原。歷史上中原多戰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很多人為躲避人禍,舉家南遷……粵閩贛交界地應該是主要匯聚地,然後又各奔東西,西入福建、閩南,南下廣東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