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的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有何区别,为何兵团司令的军衔只是上校

1934年,国民党整军中模仿日本军队的人事制度,将原来军政部下属的军衡司(评定军衔)划归由军事委员会直属的铨叙厅,国民党军衔也就形成了:

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

国军的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有何区别,为何兵团司令的军衔只是上校

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日常负责军队的职务安排,因为军队职务是对应军衔级别(比如:团长是上校),所以军政部有权授予军官对应的职务军衔。但是正式军衔要上报到铨叙厅批准才行,所以会出现职务军衔比正式军衔是正常的事。

由于1934年相对比较和平没有大的战事,军官也不存在大面积减员,同时军官的培养也是慢慢来的。所以当时铨叙厅规定军衔的晋升要有一定任职年限:少尉升中尉一年半,中尉升上尉二年,上尉升少校四年,少校升中校三年,中校升上校三年,上校升少将四年,少将升中将三年,中将升上将用选升。

国军的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有何区别,为何兵团司令的军衔只是上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损失惨重,也就出现大量军官伤亡和部队扩编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有大量下级军官因战功职务迅速上升的情况,因此军政部认可的职务军衔的火速上升。但铨叙厅的正式军衔一直死守着年限规定,所以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差距越来越大。

国军的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有何区别,为何兵团司令的军衔只是上校


以廖耀湘为例子:

廖耀湘是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1930年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1936年回国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少校连长。

1936年7月,职务军衔:骑兵队少校连长。正式军衔:少校

1937年7月,职务军衔:营长(中校)

1937年12月,职务军衔:参谋主任(上校)

1938年3月,职务军衔:200师参谋长(少将)

1939年7月 职务军衔:新22师师长(少将),正式军衔:中校

1944年7月,职务军衔:新6军军长(中将),正式军衔:上校

1948年7月,职务军衔:辽西兵团司令(上将),正式军衔:少将

廖耀湘的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一直保持着相差三级一个档次,1948年廖耀湘出任兵团司令的时候正式军衔只有上校,也就是如果当时失去职务,当时也就只是一个上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