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的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有何區別,為何兵團司令的軍銜只是上校

1934年,國民黨整軍中模仿日本軍隊的人事制度,將原來軍政部下屬的軍衡司(評定軍銜)劃歸由軍事委員會直屬的銓敘廳,國民黨軍銜也就形成了:

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

國軍的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有何區別,為何兵團司令的軍銜只是上校

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日常負責軍隊的職務安排,因為軍隊職務是對應軍銜級別(比如:團長是上校),所以軍政部有權授予軍官對應的職務軍銜。但是正式軍銜要上報到銓敘廳批准才行,所以會出現職務軍銜比正式軍銜是正常的事。

由於1934年相對比較和平沒有大的戰事,軍官也不存在大面積減員,同時軍官的培養也是慢慢來的。所以當時銓敘廳規定軍銜的晉升要有一定任職年限:少尉升中尉一年半,中尉升上尉二年,上尉升少校四年,少校升中校三年,中校升上校三年,上校升少將四年,少將升中將三年,中將升上將用選升。

國軍的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有何區別,為何兵團司令的軍銜只是上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由於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損失慘重,也就出現大量軍官傷亡和部隊擴編問題,另一方面也會有大量下級軍官因戰功職務迅速上升的情況,因此軍政部認可的職務軍銜的火速上升。但銓敘廳的正式軍銜一直死守著年限規定,所以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差距越來越大。

國軍的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有何區別,為何兵團司令的軍銜只是上校


以廖耀湘為例子:

廖耀湘是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1930年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1936年回國擔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連長。

1936年7月,職務軍銜:騎兵隊少校連長。正式軍銜:少校

1937年7月,職務軍銜:營長(中校)

1937年12月,職務軍銜:參謀主任(上校)

1938年3月,職務軍銜:200師參謀長(少將)

1939年7月 職務軍銜:新22師師長(少將),正式軍銜:中校

1944年7月,職務軍銜:新6軍軍長(中將),正式軍銜:上校

1948年7月,職務軍銜:遼西兵團司令(上將),正式軍銜:少將

廖耀湘的職務軍銜與正式軍銜一直保持著相差三級一個檔次,1948年廖耀湘出任兵團司令的時候正式軍銜只有上校,也就是如果當時失去職務,當時也就只是一個上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