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无可救药”:送你7招,做智慧的父母帮助孩子脱胎换骨

今天听到朋友说:“我家大宝已经小学4年级了,每天回到家就是想着打游戏,玩电子产品。每次写作业都要盯着,有点时间就跑出去玩,从来不会主动看书。学习成绩就不用说了,每次考试班级中下游水平,报了各种辅导就是不见成绩上去,再这样下去真的没救了。这样的孩子以后还有什么人生可谈?”看她焦虑的样子,我特别理解,但是这样的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孩子厌学“无可救药”:送你7招,做智慧的父母帮助孩子脱胎换骨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1、孩子为什么产生厌学情绪?

  • 孩子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便带来一种奇怪的现象,你越是盯着孩子的学习不放,他就会厌学,孩子越厌学父母就越觉得不放,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 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强压环境”下学习,他们每天除了要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忍受着无止境的课外辅导,周末要参加各种兴趣班。为了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每个拼命赶跑,几乎没有喘息时间,很多孩子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全是父母给选择好的,这样下去让孩子陷入了被动学习的境地。
  • 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差对学习没信心。有些孩子由于幼儿时期父母没有陪伴,没有很好的引导教育,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也会表现出自身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我们办公室有位同事的儿子,他今年7岁半,上二年级,每天写作业都是困难户,作业经常搞到晚上9点多还写不完。孩子每次写作业都表现出来很痛苦,排斥写作业,对写作业没有兴趣。这孩子从6个月断奶后就跟着奶奶回老家生活了,一直到幼儿园大班才被接回爸爸妈妈身边,孩子一直沉默寡言,不太愿意跟别人交流,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2、物质奖励给多了,学习动力变少了。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德西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人在做某项学习任务时,额外的物质奖励却反而会减少这项任务对他们的吸引力”。

生活中经常出现孩子考了第1名,家长就会给一些物质奖励。为了让孩子不断进步,父母总是不断加码,当孩子不满足父母给予的物质奖励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正是这样的奖励机制,使得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的降低。

3、总是不停地批判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把目标设的比较高,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家长喜欢警告孩子:“不要骄傲,你还差的很远呢!“这类措辞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比如《小欢喜》中的方一凡,在高三第一次大考中成绩大幅度提升,妈妈董文洁甚是高兴,便请孩子们逛街、吃饭。结果听到班主任说在全区排名没有变,意思是题目简单的原因。于是,董文洁二话不说,饭都没有让吃拉着方一凡去找宋倩补课,并且不断唠叨方一凡,最终导致方一凡放下一句狠话:”从今天开始我不学了“然后就跑了。

孩子厌学“无可救药”:送你7招,做智慧的父母帮助孩子脱胎换骨

然后、父母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来帮助孩子?

1、给孩子的特长营造发挥的环境,提升孩子自信。

孩子的特长是得以发挥,是最能激发孩子自信心的。比如孩子擅长朗读,可以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朗读大赛,他擅长体育,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比如:我家大宝也经常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自信,但是她喜欢跳舞,我们就决定每天晚上练习舞蹈的基本功,2个月过去了。她成为舞蹈班级里基本功最扎实的一个,动作做的也非常到位,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随后也跟着老师参加了几次舞蹈比赛,现在是越来越自信了。

2、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意识。

父母可以帮孩子列出他们的优势,让孩子看到自己曾经所做的,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唤起孩子积极向上的意识。

比如 当孩子有了一点成绩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夸奖,并将这些成绩记录下来。,孩子的自信心会在这个过程中增长。

3、不要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孩子的价值。

现在社会分数在父母眼中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难道成绩差的孩子一定是坏孩子吗?用这种判定标准来判断孩子,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当孩子进步时给你积极的鼓励,当孩子退步时,更要给予信任和开导。

孩子厌学“无可救药”:送你7招,做智慧的父母帮助孩子脱胎换骨

4、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人类除了生存和安全感外,还有爱归属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父母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了这项需要孩子就不会出现厌学情绪。

5、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 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兴趣点也不同,只有父母能够发掘出孩子的兴趣点,并着重引导和培养,就能打造一个天才。
  • 培养孩子自动自发的学习能力。

在英国有一种开放方案学校的学习方法主张孩子应该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学习,然后再逐步深入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的久而久之再感兴趣的科目推动下。,孩子对其他科目也能够自如学习。

  •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以此来引导学习。

父母给女孩子的某方面的特长,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就能够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

6、鼓励孩子发问。

  •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相关研究表明,好奇心使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可以培养孩子创新思维,有利于大脑发育。
  • 在为什么面前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当孩子发问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积极给予回复,鼓励孩子先说出自己的想法,诱导孩子认知正确的答案。
孩子厌学“无可救药”:送你7招,做智慧的父母帮助孩子脱胎换骨

7、鼓励孩子阅读。

  • 给孩子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以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起榜样作用。
  • 阅读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定量。阅读的真正目的是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以此来提升孩子将来的学习力,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认知阅读这件事。
  • 阅读不是简单的识字教育。心理学家表明阅读开始的越早越好,而识字教育却不能过早的进行学学前时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过早的进行识字教育会剥夺孩子的这种能力。
  • 好好把握睡前10分钟。心理学家西格曼认为:“睡前10分钟的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有效的进入睡眠状态,能够提升孩,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倾听技巧。”

最后,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一定要积极开导,正确引导和教育。希望此文能为焦虑中的父母们提供一些帮助,增加一些新思路。同时希望每位孩子都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