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關月壩-古人防洪護城的奇特設計

所謂月壩,即以城內涵段之轉角角頂為圓心,向上建築一磚石結構的圓筒狀壩牆,其直徑7.7米,壁厚0.5米,月壩與城牆等高,以防止水從月壩溢出。

周圍又圍護以厚實的堤坡,遠遠看去像個小山包。月壩內設石階,可沿級遞下,壩底涵溝上砌磚旋,設閘數道。

水關月壩-古人防洪護城的奇特設計

月壩

月壩有四個功能:

第一,從整體上保護涵閘,使之與外隔離,避免了內河積水的淹沒;

第二,可以隨時進壩啟閉閘門,控流自如;

第三,可及時比較內外水位;

第四,可以徹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災的隱患,真可謂一舉數得。

水關月壩-古人防洪護城的奇特設計

排水

正常時期,城內汙水可以順這個涵洞順利排出城外,流入護城河,注入東淝河,最終流入淮河。

水關月壩-古人防洪護城的奇特設計

防洪

當洪水來臨,涵洞則自動關閉,即便是洪水的水位高達接近城牆的高度,涵洞也不會有洪水倒灌進城裡。更加玄乎的是,虹吸原理使洪水即使高出城內的地面,城內汙水也一樣能排出城外。

水關月壩-古人防洪護城的奇特設計

月壩

光緒三十三年重修時,東西月壩分別榮膺了“崇墉障流”、“金湯鞏固”的譽稱。

上述三個關鍵部位創造性形制設置的綜合利用,寫了壽縣城牆抗洪史上新的一頁。

本以軍事防禦為建築目的的壽縣城牆,後因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和防水功能的需要,又導致了形制設施的變化。

壽縣這座古城,我們可以這樣給予概括:因戰爭古人建了這座城,因洪水後人保存加固了這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