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人格障礙?

杜衛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不是問題,人格障礙才是問題

根據你標題下的描述更可能是社交恐懼症而非人格障礙,社交恐懼症屬於神經症,內在核心是自卑,意識療法認為社交恐懼症一般是原生家庭或者成長過程中愛不被滿足行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視導致的自卑感不配感不安全感以及匱乏感,社交恐懼症有可能出現在人格障礙患者身上, 但是根據DSM5標準兩者所體現的側重點不同。

斯坦福大學把人格分為九型,所謂九型人格,我們每個人的人格都能在其中對號入座,人格不是問題,障礙才是問題。所謂的人格障礙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但是總的來說會出現缺乏同理心不能與周邊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跟社會互動。同時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是外界的問題。


根據國際上通行的DSM-5標準判斷的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那麼判定一個人是否為人格障礙,根據國際上通行的DSM-5標準判斷的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被禁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表現為下列2項(或更多)症狀:

認知(即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釋方式)。

情感(即情緒反映的範圍、強度、不穩定性和恰當性),普遍缺乏同理心,表現出來的狹隘,偏激,冷漠等情感表現。

人際關係功能

1)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缺乏彈性和廣泛的,涉及個人和社交場合的諸多方面。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引發社交、職業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2)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在長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發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時期或成年早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或結果來比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更好的解釋。

3)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例如,濫用的毒品、藥物)的生理效應或其他物理損害所導致的器質性病變。

我一般不建議個人貼上人格障礙的標籤。因為這兩者之間的鑑定實際上是非常的困難,比如說,偏執性人格跟偏執性人格障礙是完全不同的。

當一個人因為偏執性人格在生活學習工作當中遭遇很大的困擾跟障礙的時候,這就要引起注意了,那就形成了障礙


偏執型人格未必等同於偏執型人格障礙,兩者行為模式建立的基礎不同

這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偏執性人格障礙表現出來的固執,自私,狹隘,嫉妒,是建立在頭腦思維的基礎上的。他們會固執的相信頭腦裡面的某些事情,罔顧客觀事實的基礎。比如目前中科院學子謝雕被殺事件。

根據供述,他們倆從初中開始,就是同宿舍的同學加舍友,直到若干年兩個人各自考上不同的大學各奔前程。殺人者去北京看望謝雕,有朋自遠方來,謝雕請他去吃飯,還在朋友圈裡面發信息。以往的同學無不羨慕他們之間的友誼。在菜還沒上來之前,就被對方連捅了七刀。刀刀斃命

殺人者供述是因為若干年前謝雕侮辱了他。導致了他目前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上的不順跟挫折,他把滿腔的怒火撒向了謝雕,即便被宣判了,他依舊不認為是自己的錯。而根據謝雕母親還原的情況是因為謝雕高中時候見到對方意氣消沉,所以說了一些過激的話想要通過刺激的方法幫助他重新站起來。這實際上是在應對人格障礙時候的大忌。


人格障礙因為其隱蔽性,其危害性更甚於陽性精神分裂症

跟陽性精神分裂,不同的地方在於人格障礙,它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它可以是我們身邊任何普羅大眾的一員。他的思維邏輯不存在任何問題,有時候他們的智商可能比正常人還要高很多,但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對價值的取向完全扭曲了,比如上邊的案例,在殺人者看來,對方是在侮辱他的人格,是在詆譭他的尊嚴,所有生活當中的不幸跟挫折都跟這事情掛上鉤。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罵罵咧咧手裡拿著菜刀在街上亂晃悠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會覺得這個人,可能精神有些問題要傷害自己。我們下意識的會自我防範。或者會避而遠之。而人格障礙患者,如果你不深入交往的話,他跟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成長過程當中,積壓的這些負能量讓他們在內心深處飼養了一頭怪獸,醞釀了毀天滅地的能量。

很難修正他們的認知以及三觀,所以心理干預預期性不良

他們內心遵循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完全跟普世價值是相背離的,為了捍衛這些觀念會與與社會法律倫理道德發生衝突,好勝心很強。因為內心的情感在現實社會得不到釋放,部分的人格障礙患者有喜歡飼養冷血動物的愛好。比如毒蛇,蠍子通過投食過程中獲得心理上某種程度的快感。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處處受挫,因為他的那一套沒有人會為之買單,因此他們也會產生諸如抑鬱症之類的心理問題。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一部分都是以抑鬱症或者失眠的困擾前來尋求幫助。但在諮詢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他認知方面的偏差。


比如有個來訪者,他之前因為受過情感上的挫折,在諮詢的過程中,他不斷反覆的強調:女人都不是好東西。當你試圖幫助他修復這個錯誤認知的時候,他會連同你一塊否定掉,

所以人格障礙在心理干預的過程中,實際上效果並不明顯,因為他不可能跟你共情。

跟人格障礙患者相處的幾個原則以及相關建議

如果對方是你的親人,傷害會更加的明顯,當你跟他講道理的時候,他會罔顧事實,如果你比他強大,他會把這些怨恨記在心裡,當你比他弱小,他會肆無忌憚的攻擊你。而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

他又罔顧邊界意識,會控制干涉你的個體性,所以跟人格障礙患者相處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在我看來是介於心理問題跟精神問題之間的一個狀態,更具隱蔽性,所造成的傷害也會更加讓人措手不及。那如何才能更有個這樣的人相處了:


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了兩個步驟,第1個步驟,就是和光同塵。其實在我們古代就有了君子群而不同的說法,不要想著去改造一個人或者想著去幫助他們,儘管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往往所造成的後果不是你所能控制得到的。我們要像看著光線當中的塵埃一樣,接納他們,寬容他們。不要跟他們做情緒上的對抗。


第2個步驟一定要堅守自己的邊界意識。如果你沒有守住自己的邊界意識,就好像你在邀請他侵犯你的邊界,那麼他們就會得寸進尺,毫無收斂。很多家暴就是因為這樣產生的。

普遍認為人格障礙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你會發現中科院謝雕被殺事件跟北大才子吳謝宇刺母案有異曲同工的地方。殺人者都是高學歷人群,都是從小乖巧聽話。從原生家庭找到問題的癥結。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健全的人格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包含了共情自律以及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

陳了凡:心理諮詢師,《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創始人,自我心理療愈發起人,意識療法跟森田療法認知療法CBT一樣是心理療愈的體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識療法它是自我心理療愈的體系,旨在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處在各種心境障礙下的人們,肉體的痛苦可以通過生理治療,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遠的,當每個人長大時都會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為人的一種常態。通過意識療法的踐行讓更多處在痛苦煎熬中的人們,獲得內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於情不惑於心的力量,不戀過往不畏將來的力量,出離頭腦活在當下的力量,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

了凡心療愈


人格障礙多是由於不良的生長環境導致人格上異於常人,而人格障礙患者的病情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導致他們在事業、人際關係等方面遇到不少挫折。下面我們來看看八大容易導致事業失敗的人格障礙。

1、偏執性人格障礙

偏執性人格障礙的人往往性格固執,思考角度單一,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常常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大,在事業上常常固執己見,難以成功。

2、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人性格嚴重內向,孤僻,對人冷漠,缺乏情感體驗,行為怪異,愛幻想或有奇異信念等。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往往判斷質量低下、思維混亂、情緒不穩定、社會關係糟糕以及沒有控制衝動的能力,而這些導致他們無法完成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所以就更別談事業能成功了。

3、反社會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性格冷漠,缺乏正常的人間友愛,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麼是邪惡,常有衝動行為,行為放蕩,無法無天,具有高度的攻擊性,有些嚴重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還是社會的危險因素,所以經常造成破壞的反社會人格障礙也很難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4、衝動性人格障礙

衝動性人格障礙的人很難控制自己情緒,他們常常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懊惱,但這並不能阻滯、防止再次發生。他們常常行為衝動,不計後果,還伴有情感不穩定,而且事先進行計劃的能力很差,強烈的憤怒暴發常導致暴力或“行為爆炸”。因為衝動性人格障礙患者太過沖動,在事業上經常做些魯莽、不計後果的行為,所以他們在事業上也很難取得成功。

5、表演性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喜歡錶現自己,常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批評和否定也十分敏感,受不了一點挫折。他們做事情不經大腦,決策武斷,容易不耐煩,經常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注意力很快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所以事業上也很難成功。

6、強迫性人格障礙

強迫性人格障礙的人對細節要求很高,可能有潔癖,性格固執,往往過分迂腐,拘泥於社會習俗,缺乏創新和冒險精神;他們還刻板和固執,不合情理地堅持要求他人嚴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許他人行事也極不情願;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擔任領導職務,往往事必躬親,事無鉅細,而也因為對任何事物都要求過高,以致影響了工作的完成。

7、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無根據地誇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幹,認為自己應當被視作“特殊人才”,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獨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在實際中,他們稍不如意,就又體會到自我無價值感。

8、依賴型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障礙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感情脆弱,以他人的意見為主,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終結時有被毀滅的體驗;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因為在情感上總是依賴別人,甚至難以自己做決定,所以這種人也很難取得事業成功。


林溪看世界


一個人是否患上人格障礙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如果僅是短暫的有偏激、憤怒等情緒,很快就可以好轉的話,這個人其實還是非常正常的。

真正的人格障礙是非常變態,且極度危險的有缺陷的人格跟正常人格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不過在面對某種特殊情況,觸發了缺陷的話,就會造成嚴重後果。這種缺陷分兩種:一種是先天發育不完全導致得的,一種是後天形成的。

比如某個人生下來就大腦就擁有缺失,而這種缺失如果影響到了思維,那他就擁有人格障礙。而後天形成的人格障礙是

通過一些比較特殊的事情導致的,比如曾經被人綁架過,那麼這個人也許只要看見繩子與刀就會情緒激動,然後做出一些難以預料的行為。

從心理學上講個人的內心思想與做出行動後他所預知的結果與實際結果偏差較大的話,就屬於人格障礙。比如他認為自己只需要送一支玫瑰花給一個女生就能獲得對方的愛情,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這就是他所預知的結果與實際應該產生的結果擁有重大偏移。


這種偏離包括了很多種情況,其中有認知偏離、情感偏離、以及人際關係偏離。

人格障礙分為三種級別,輕度人格障礙不會影響到他人正常生活,並且持續時間較短中度人格障礙會輕微讓他人產生不適,並且已經持續了兩年以上重度人格障礙一般指持續了兩年以上,並且日常生活會讓他人嚴重不適、反感,甚至可能危害到他人的安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什麼是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一詞實際上指的是一整套精神疾病,涉及不健康和不靈活的長期思維和行為模式。DSM-V人格障礙部分(APA,2013)列出了10種特定類型:

  1. 反社會人格障礙
  2. 避免人格障礙
  3. 邊緣人格障礙
  4. 依賴性人格障礙
  5. 戲劇性人格障礙
  6. 強迫性人格障礙
  7. 自戀型人格障礙
  8. 偏執型人格障礙
  9. 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
  10. 分裂型人格障礙
我主要介紹幾個常見的:

1、反社會人格障礙

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表現在童年時期的敵對和欺騙行為。作為孩子,他們可能會折磨和折磨動物,以及欺凌和恐嚇他人。除了偷竊之外,他們還可能通過火災或以其他方式摧毀財產來破壞他人的財產。當一個孩子以這種方式行事,公然違反行為標準時,心理健康專家可能會診斷他患有行為障礙。行為障礙是一種在兒童中發生的反社會人格障礙。

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對其(通常是犯罪)行為完全缺乏悔意; 雖然,當它有益於它們時,它們可能令人信服地假裝悔恨。不幸的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即使他們尋求治療反社會人格障礙,預後也很差。

2、迴避性人格障礙

迴避免人格障礙不是我們有時感覺到的典型的羞怯或社交尷尬。在某些孤立的情況下,每個人都缺乏信心或感到不適。那些具有迴避性人格障礙的人經常在極端情況下處理這些感受,並且可能從童年或青春期早期就已經這樣做了。

避免人格障礙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狀況,滲透到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患有它的人不能停留在他們自己認為的缺點上,他們很少建立關係。對於有迴避性格的人來說,拒絕和尷尬是非常痛苦的,他們選擇孤獨而不是承擔風險。以下特徵定義了迴避性人格障礙:

  • 負面情緒 - 強烈的焦慮,害怕被拒絕和尷尬
  • 支隊 - 社交退縮,避免親密關係,減少體驗快樂的能力
  • 滲透所有情況 - 行為發生在家庭,工作和社區
  • 重大的痛苦和損害 - 在社交,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動中

3、依賴性人格障礙:“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

他們在個人和工作關係中扮演被動角色,並不遺餘力地培養和接受他人,甚至志願做他們覺得不愉快或令人厭惡的事情。具有依賴性人格障礙的個體對批評過於敏感,並且避免與他人不同意,因為擔心他們會失去支持。

4、戲劇性人格障礙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是尋求關注的人,他們傾向於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煽動戲劇。患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非常情緒化
  • 迷人
  • 手法
  • 妖媚
  • 嚴格
  • 有活力
  • 浮躁

這些性格特徵解釋了為什麼患有戲劇性人格障礙的人傾向於從高度情緒化的角度看待事物。簡而言之,他們渴望注意力和他們從中獲得的情感“獎勵”,當他們不是注意力的中心時,他們會感到不舒服。他們經常活潑而充滿活力(想想:聚會的生活),但當他們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時會變得非常痛苦。你知道有人認為是“戲劇女王”嗎?那個人可能有戲劇性的人格障礙。

患有戲劇性人格障礙的人會嘗試各種策略來吸引房間的注意力,包括:

  • 引起某種戲劇化
  • 調情和大聲說話
  • 以有趣和有趣的方式講述故事
  • 誘惑性地穿著
  • 中斷對話
  • 扮演受害者或公主

這些注意力集中的行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始終如一地發生。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經常渴望新的體驗,並且很容易厭倦日常生活。

他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有思維或行為問題,他們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的,許多患有人格障礙的人將他們的問題歸咎於他人。


人格障礙定義 - 四大核心特徵

  1. 扭曲的思維模式
  2. 有問題的情緒反應
  3. 衝動控制不佳
  4. 人際關係困難

有的人可能會患有一種(或多種)DSM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原因

專家們對人格障礙的確切原因沒有清楚的認識,但理論上認為導致人格發展的兩個相關因素也可能導致疾病的發展:

  • 基因組成
  • 環境經驗

遺傳和早期生活經歷以複雜的方式共同形成一個人獨特個性,兒童時期的某些負面經歷可以影響已經存在的遺傳脆弱性,從而導致人格障礙的發展。

人格障礙的影響和後果

無論一個人的人格障礙症狀是輕微還是嚴重,未經治療的人格障礙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人格障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個人產生不利影響,使他們面臨更高的風險:

  • 以不恰當方式應對典型的生活壓力。
  • 拒絕按時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
  • 從事可能導致疾病或自我毀滅性危險行為(即藥物濫用,性濫交,睡眠不佳和營養不良)。
  • 父母過度激動,辱罵,分離或不負責任的養育方式。這會增加孩子身心疾病的風險。
  • 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往往有暴風雨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不信任他人,過於苛刻他人。

深圳怡寧心理健康


人格障礙有9類,比如偏執型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等等。要診斷人格障礙其實很難,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會有失控異常的時候,或者行為不符合個人行為模式的時刻,我們很難去鑑定說這個人有這樣的行為是一時受到外界刺激或者他自身穩定的行為模式。所以去對一個人的人格進行診斷的話,如果是諮詢師的話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至少可能是半年或是更長一些。

如果真的要判斷,可以藉助診斷標準。以邊緣性人格障礙為例,它可能會表現出來的行為是:

A 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和想象中的自己被拋棄 B 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 C 認同障礙:對自己形象的認同很不穩定 D 有兩方面以上可能導致自己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如衝動消費也是 E 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殺自傷行為 F 情感表現不穩定 G 不合時宜的憤怒等,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以上的標準裡,有五個以上就可以診斷是邊緣性人格障礙。但是到達障礙的話,需要很長時間的評估,比如說我自己其實也會努力讓自己避免被拋棄,但是我不會瘋狂努力避免被拋棄,我偶爾也覺得自己不好看,但是不會很不穩定,有時候也會憤怒,但是不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如果把自己往診斷裡面套的話,都會發現自己好像都會有一點點若有似無的相似,這就是為什麼人格診斷的時間比較長,需要很長時間去了解。 看到題主說的是自己自卑,無法跟人對視,逃避別人目光等等。我覺得似乎並不是主要在人格障礙那塊,好像還是自卑的問題。題主不要擔心。

個人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希樸羊


所謂的人格是指,我們感知、感受、思考自我和環境並與之相聯繫的一種持久模式。所以人格在內容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是自我感,或者說同一性

自我概念相對穩定,並且有別於他人,具有這樣自我概念的人位於人格連續譜功能正常的一端。他們在生活中具有意義和目的感,並且具有追求被社會認可的重要個人目標的能力;


另一個是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具有適應性人格的人有同理心,能夠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他人形成恰當的親密關係,並在生活中能夠欣賞不同人的各自獨特性。

所以,當一個人在這兩個方面上出現缺陷時,就可能會被診斷為人格障礙。

那麼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什麼樣程度的缺陷才能被作為診斷的標準。

因為每個人的人格是不同的,在某些特質上也有程度上的差異,比如題主,是“有點自卑”“在意別人的眼光”


國際上通常使用DSM-5標準:

A. 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背景預期內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表現為下列2項(或更多)症狀:

1.認知(即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釋方式);

2.情感(即情緒反應的範圍、強度、不穩定性和適宜性);

3.人際關係功能 ;

4.衝動控制。


B.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缺乏彈性和泛化的,涉及到個人和社交場合的諸多方面。


C.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D. 這種心理行為模式在長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發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期或成年人早期。


E.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或結果來更好地解釋。


F.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例如,濫用的毒品、藥物)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疾病(例如頭部外傷)。


關於人格障礙的爭議與灰色地帶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對於所有精神障礙來說,在正常和異常之間劃出一條嚴格的界限是有問題的。

人格障礙在定義那些構成障礙的不健康功能方面尤為困難。


因此,對人格障礙的臨床診斷中存在著許多灰色地帶。

臨床醫生在做出人格障礙診斷時會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往往要到出現危機時,人格障礙個體才會被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注意到,因此,很難診斷他們是隻患有像抑鬱症這樣的急性障礙,還是同時患有或只是患有人格障礙。

就題主所描述的情況來看,感到自卑、懼怕別人的眼光,可能只是有些不自信。題主要努力看到自己的優點,不要總是把情況想的太糟,比如把一點點的不自信認為是人格障礙。


但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嚴重到了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瞭解更多心理學方面的資訊和知識,歡迎點擊關注 泛心理學院

泛心理學院


人格說通俗一點,就是個性的意思,是一個人長期形成的一套穩定的行為和心理模式。平時一個人說話做事的一貫風格,碰到事情的一貫處理方法,他的興趣愛好,生活特點就構成了這個人的人格。那人格障礙就是這些人格特點偏離了正常,形成一套特有的行為模式,而且這些行為會讓他們無法適應環境,自己感到很痛苦,也讓別人感到很痛苦。人格障礙開始於童年、青少年時期,並一直持續到成年或終生。雖然人格障礙的人感到很痛苦,但他們不能從經驗中學習,總是重複出現這些病態的模式。

人格障礙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表現為異常和怪異的人格,他們偏執,猜疑,堅持自我觀點,根本無法變動,或者觀念和行為非常古怪,和周遭格格不入,外表邋遢,很少和人有積極的來往,情感也很淡漠。第二類是表現為情緒非常波動,很戲劇性的人格,包括了反社會人格,衝動性人格,表演性人格和邊緣性人格。邊緣性人格的人的情緒非常不穩定,時而和你非常親近,時而又對你大發雷霆,還有伴隨自殘或者自殺的行為,來作為威脅和操控影響他人的手段。第三類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徵是焦慮或者恐懼型。包括強迫型人格障礙,他們吹毛求疵,不分場合的追求刻板的完美,為人挑剔。焦慮型人格障礙的人,表現出對生活中各樣事情的擔心和恐懼。

人格障礙幾乎終身的持久狀態,故可預料很少會有變化。藥物治療或者說心理治療對人格障礙的作用都不是太理想,而且人格障礙本身也對治療關係非常具有破壞性。只能說,一部分人通過治療,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表現,部分緩解異常的人格模式。


鵜鶘心理陳小康


您好!您這種表現更像是一種社交恐懼的表現。人格乃是個人對己、對人、對事物等各方面的調適時,其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個性與行為特徵;由於人格特質是個體適應環境的一種持久性的行為思考模式,因此,人格與適應是一體的兩面,互為表裡,密不可分。一般人對於表現在外的異常行為較容易注意與提防,至於內在的心理不適則會忽略與不重視。有一些人,雖然沒有精神病或心理疾病,但當其人格特質變得僵硬且不適應時,行為缺乏彈性反應,經常呈形固定型態的異常反應,這些人格特質會明顯地破壞個人發揮生活功能的能力,引起主觀的痛苦,影響個人的身心適應;因為這種行為反應障礙是一種長期性的性格問題,或是人格的發展與結構發生缺陷,所以稱為人格異常。人格異常包括在調適壓力或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成熟人格異常包括在調適壓力或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成熟與不適當。這些症狀通常在青少年早期即顯現出來,並且可能一直持續至成年。一般對人類各種身心失常行為的形容包括:心理異常、行為異常、偏差行為、變態行為、適應不良行為、人格異常等,這些專有名詞的涵義略有不同,現在我們只針對人格異常來做有關的介紹。人格異常的人與普通人,實際上並無明顯的界限,而人格異常者往往很難歸類至某一特殊的人格異常類型,因此,人格異常的分類,只是觀念上的區分較方便而已,要了解個人的人格特徵,仍應就個人的臨床狀況個別描述為宜。人格異常依照其表現的不同,大略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包含妄想型人格異常、分裂病型人格異常、分裂病型人格異常,這些人格異常類型的人經常會讓他人覺得古怪或奇特;第二類包含反社會型人格異常、邊緣型人格異常、戲劇型人格異常、自戀型人格異常,這些人格異常類型的人經常顯得戲劇化、情緒化、不穩定;第三類包含迴避型人格異常、依賴型人格異常、強迫型人格異常、被動攻擊型人格異常,這些人格異常類型的人經常顯得焦慮或害怕;最後還有一種其他類型,就是其他未註明的人格異常,可用來形容其他特殊人格異常或不符合前面三類任何一種人格異常類型的情形。對於各類型人格異常已知的內涵及診斷標準的特性,其間的變化很大。較嚴密、深入、廣泛研究的類型,所得到的信息亦較詳盡,如: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精神科藥師小池


DSM-5提供了人格障礙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一般定義: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背景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是泛化的和缺乏彈性的,起病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穩定,導致個體的痛苦或損害。

一般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A. 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背景預期內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表現為下列2項(或更多)症狀:1.認知(即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釋方式);2.情感(即情緒反應的範圍、強度、不穩定性和適宜性);3.人際關係功能 ;4.衝動控制。

B.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缺乏彈性和泛化的,涉及到個人和社交場合的諸多方面。

C.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D. 這種心理行為模式在長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發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期或成年人早期。

E.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或結果來更好地解釋。

F. 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例如,濫用的毒品、藥物)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疾病(例如頭部外傷)。

人格障礙的診斷需要對個體長期的功能模式進行評估,而且該特定的人格特質必須在成年早期就已經顯現。對18歲以下的個體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時,人格模式必須顯現至少1年(除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此障礙只適用於18歲以上的成人)。

除以上判斷標準外,大多數臨床醫生在判斷時,還會評估人格特質的跨時間和跨不同情境的穩定性,考慮族裔、文化與社會背景的影響,注意區分界定人格障礙的人格特質與對情境應激源的反應特徵以及諸如心境障礙、焦慮障礙或物質使用障礙這類更短暫的精神狀態。

人格障礙有哪些分類?

DSM-5在不同章節中包含了兩種人格障礙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類別化的,目前應用於臨床診斷。它根據不同的診斷標準,定義了10種不同的人格障礙,基於描述上的相似性可將這10種人格障礙分為三組:

A組:奇異-古怪性人格障礙

包括以古怪-奇異的行為和思維為特徵的三種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分裂樣人格障礙和分裂型人格障礙。

B組:戲劇化-情緒性人格障礙

包括以戲劇化、無規律、情緒化的行為和人際關係為特徵的四種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和自戀型人格障礙。

C組:焦慮-恐懼性人格障礙

包括以焦慮、恐懼情緒和長期自我懷疑為特徵的三種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和強迫型人格障礙。

如果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右上角點擊【關注】,【泛心理課堂】每週都會為您提供優質回答!


泛心理課堂


生活中很多人會有一些社交焦慮、社交恐懼等情況,這很正常的,不一定是人格障礙。但如果已經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則需要引起注意。如果自己覺得情況嚴重,還是建議你去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因為是否人格障礙最終還是由醫生來診斷的。今天就借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人格障礙的知識吧。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人格障礙?


DSM-5中列出了10種不同的人格障礙,主要分為三大類:

類型A 包括通常被簡單地稱作“古怪”或“不正常”的人格特徵。

舉個例子: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會對他人感到普遍的不信任,一直保持戒心和懷疑。然而,一個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會表現得過於高冷,沒有興趣與人交往,對他人很少有情感上的回應。

類型B 包括戲劇性情感或衝動人格特徵。

舉個列子:自戀型人格會表現出自私,自我膨脹,強調自身的重要性和應有的權利。同時,表演型人格會一種譁眾取寵來吸引他人的注意,有時甚至故意做出危險的行為,更有甚至會佯裝自殺。類型B患者的行為,會對自己造成真實的傷害,駭人聽聞,而這些心理障礙通常都需要定期住院治療。

類型C 包括焦慮、恐懼或迴避的人格特徵。

舉個例子:迴避和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會避開與陌生人見面,害怕承擔風險。表現出缺乏自信,極度需要被人照顧,十分懼怕被拋棄。在過去,甚至一定程度上。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常見的幾個人格障礙,及其臨床變現:


(一)社交紊亂型人格障礙

社交紊亂型人格障礙也稱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常因其行為與公認的社會規範有顯著差異而引入注目的一種人格障礙,表現為:

1. 對他人感受漠不關心。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間友愛,骨肉親情,對家庭親屬缺乏愛和責任心,待人冷酷無情。

2. 全面、持久的缺乏責任感,無視社會規範與義務,經常違法亂紀。

3. 儘管建立人際關係並無困難,卻不能長久地保持。

4. 對挫折的耐受性極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攻擊,甚至暴力行為。

5. 無內疚感,不能從經歷中特別是從懲罰中吸取教訓。

6. 很容易責怪他人,或者,當他們與社會想衝突時對行為作似是而非的合理化解釋。

7. 伴隨的特徵中還有持續的易激惹。



(二)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障礙以過分的謹小慎微、嚴格要求與完美主義,及內心的不安全感為特徵。男性多於女性2倍,約70%強迫症患者病前有強迫型人格障礙。表現為:

1.過分疑慮及謹慎,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窮思竭慮,對實施的計劃反覆檢查、核對,唯恐疏忽或差錯;

2.對細節、規則、條目、秩序、組織或表格過分關注,常拘泥細節,猶豫不決,往往避免作出決定,否則感到焦慮不安;

3.完美主義,對任何事物都要求過高,以致影響了工作的完成;

4.道德感過強,謹小慎微,過分看中工作成效而不顧樂趣和人際關係;

5.過分迂腐,拘泥於社會習俗,缺乏創新和冒險精神;

6.刻板和固執,不合情理地堅持要求他人嚴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許他人行事也極不情願;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擔任領導職務,往往事必躬親,事無鉅細。



(三)焦慮(迴避)型人格障礙

焦慮(迴避)型人格障礙以一貫感到緊張、提心吊膽、不安全及自卑為特徵。表現為:

1.持續和泛化的緊張感與憂慮;

2.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沒有吸引力或不如別人;

3.在社交場合總過分擔心被人指責或拒絕;

4.除非肯定受人歡迎,否則不肯與他人打交道;

5.出於軀體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風格上有許多限制,慣性地誇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而有迴避某些活動的傾向;

6.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由於擔心批評,指責或拒絕,迴避那些與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職業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