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筆筆有情,字字飄香

有檔綜藝節目叫《見字如面》,以明星讀些文人、學者的書信為主要形式,我非常喜歡。我只看了一期,便沒有時間再看了。

對於文人、學者們的文章和書信,我更喜歡他們的書信,文章多多少少都有“作”的痕跡,而書信常流露寫信人的真性情。到了沒有抵擋住文人學者們真性情的誘惑,看不成電視,我買了一本書叫《見字如面》。

收到書,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書中的書信比綜藝節目上的集中,已經分好類別了。種類也多,有從古到今的文人、學者、名人互相酬答的書信,還有他們寫給親戚、朋友、妻子兒女的家書。我一封一封的讀,陶醉在將軍大漠沙場思念母親的孝心裡,淚灑在仕子驛站羈旅難歸,青梅竹馬的夢裡……

《見字如面》:筆筆有情,字字飄香

這本書共收集了七十六封信。有分手信,有戰爭中敵對雙方的平靜通信,也有父子間唇槍舌劍的激烈交鋒,有名人不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傷心往事,無論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念,還是文字風格都呈現了多元性。

每一封信看似普通的信件,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信不止承載了感情、凝聚了心血,更寄寓著相互交往的美好時光。

例如著名才女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如果不看信件,只看歷史,我們可能以為林微因很果斷的和徐志摩分手了,但是看了她的信,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那種糾結的心情以及對徐志摩的深情厚義。林徽因一方面放不下對徐志摩的感情,但另一方面,她又無法接受自已是拆散徐志摩和張幼儀的罪魁禍首,同時,她的性格和所受到的教育也讓她無法承擔這份踩在別人痛苦上的幸福。所以在百般糾結之下,她做下了決定,寫下了這封信。

讀完之後,我們會理解她之後的行為已經無關對錯了,這就是書信的魅力,直擊人的心靈,表達人最真實的感受。

《見字如面》:筆筆有情,字字飄香

現在,書信已經逐漸消失並被人們所遺忘。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裡,書信正在被互聯網所取代。QQ,微信等各種社交軟件替代了書信,沒有了魚雁傳情久盼佳音的浪漫。

書信做為最傳統的遠程交流方式,已然遠去,不可逆轉了。但它的書寫性卻是冷冰冰的方塊字絕對無法比擬,望塵莫及的。手寫書信疏密有致的字體,千變萬化,更有書法造詣的人,把書法之美融入深情款款的文字裡,墨香飄逸之餘流露出情感之美雋永而深刻。

說到書信書法之美,讓我想起我的一位文友來。

那個時代不但沒有手機,就連普通的程控電話也只有鄉鎮上屈指可數的幾部而已。只有遇到急事才去鄉里鎮上花上幾元錢通一回電話。

我們的交流靠得就是書信,這樣的朋友被稱為文友。這個文友有兩層意思:其一是以文會友之意;其二是可能連面都沒見過的兩個人,主要靠文字交流之意。

我們是同班同學,都在河北當代文學院函授文學寫作。她叫韋倩倩,安徽固鎮縣人,龐中華書法協會會員。每次讀到她的信,都被她雋秀的龐體字深深的打動。

現在想來她那個時候的字還在臨摹階段,已經很漂亮了。後幾封信的字已得龐體精髓,略有自己風格了。

直到現在我連留著這些書信,二十多年了,有些字已經風化的看不清了,但藍藍的氤氳之處仍見筆跡斑斕,被筆劃過的痕跡清晰可見,大有小石潭的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味道。

這樣的感動,這樣的味道是時代再怎麼進步,不管科技如何發達也泯滅不了替代不了的。

《見字如面》:筆筆有情,字字飄香

書信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但它所代表的意義,所隱藏的情意是任何形式所無法磨滅和替代的。

拿起你手中的筆吧,寫下你所有的柔情和細膩,讓情有墨染之暈,讓柔化入紙的纖維,裝入信封,不必寄出,只留給自己,這會是人生中一份美麗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