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勞作的“種子”

播下勞作的“種子”

小小授粉工

4月5日,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金陽街道程塢小學二年級學生程嘉宸跟隨家人在給梨花授粉。眼下正是給梨花進行人工授粉的節骨眼兒,學生通過參加勞動,既增長了果樹生長和管理的知識,又成為家中小幫手。

播下勞作的“種子”

秧田學農事

3月23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瀟浦鎮錦堂美村,瀟浦鎮允山中學九(3)班學生何志紅(左)在早稻秧田裡勞動。春耕生產季節,該縣農村許多孩子跟著家人來到田間,在參加農業生產中感受勞動的快樂與艱辛。

播下勞作的“種子”

廚藝小能手

4月2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正德小學一年級學生曹純熙,在家裡學做清明時令小食品青團。在延遲開學期間,一些學生圍繞當地特色美食,開展“廚藝小能手”勞動,傳承民俗文化。

播下勞作的“種子”

環保有我

3月21日,一名小志願者(中)通過網絡直播呼籲大家一起守護運河水環境。當日,部分中小學生跟隨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南環街道辦署西社區的志願者,在京杭大運河畔參加清理河道垃圾等勞動。

播下勞作的“種子”

春耕大地

4月8日,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學生藏文徵在麥田裡勞動。家住煙臺市萊州程郭鎮的藏文徵,在完成網課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當地春耕備耕。該校已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並計入學分。

播下勞作的“種子”

種瓜豆

3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鐵石鄉鐵盔山村兩名小朋友揮鋤刨地,學種瓜豆。當日春分,在當地農民翻耕閒田、搶播搶種忙碌中,孩子們勞動的身影成為田間一道小小的風景。

播下勞作的“種子”

村娃學採茶

“眼快、手快、心靜……”3月21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寶豐鎮龍井村紅衛小學學生張盼,在自家茶園聽媽媽講採茶技巧。當前,正是春茶採摘時節,許多農家學生主動參加採茶勞動。

播下勞作的“種子”

外婆的好幫手

4月2日,四川省華鎣市雙河小學三(10)班劉梓熙、劉梓然兄弟倆,在永興鎮雙龍橋村田間幫助外婆抬運土豆。該校鼓勵學生參加日常生活、生產、服務等勞動,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春回大地,正值春耕好時節。在田間地頭忙碌的大人之間,活躍著一些學生的身影。他們挽起袖子,揮舞著手裡的鋤頭,學著大人的模樣,揮灑汗水,種下春天的希望。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勞動教育不再是可有可無,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這一口號,如何讓教育迴歸實際生活,與勞動實踐相結合,是一代代教育人不斷求解的課題。

疫情的發生雖然推遲了學校開學的時間,但何嘗不是一次教會學生勞動技能,樹立正確勞動觀念的絕佳契機?近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的中小學為居家學習的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在家長的督促指導下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當勞動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特殊時期裡學生們有了特別的收穫。有的高校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採取集中勞動和分散勞動相結合的方式,貫穿於學校教育全過程。

自制美食、洗衣洗碗、擦窗拖地……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孩子們變成了“家務小能手”。採茶植樹、下秧種豆、給梨花授粉……曾經“五穀不分”的孩子們變成了父母農忙時節的好幫手。愛勞動、會勞動、勤勞動已成為不少學生居家抗疫的自覺行為與正確打開方式。他們不再是溫室裡的花朵,正以飽滿的熱情感受勞動的快樂與艱辛,在疲憊與汗水的歷練中變得更加堅強。

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今天在學生心中種下勞動光榮的種子,明天他們收穫的將是更加美好燦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