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文|李亞蟬

最近 #徐賓死了# 和 #徐賓沒死# 都上了熱搜。

《長安十二時辰》有很多出彩的配角塑造,徐賓為最讓人印象深刻之一,而“徐賓造紙”這一故事的鋪墊和講述,則是徐賓人物刻畫的關鍵。

關於大唐造紙術,我們在陝西尋訪非遺時,曾參觀過楮皮造紙技藝,這就是徐賓說的樹皮造紙。而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新竹造紙,我們也在廣東的韶關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廣東韶關的玉扣紙,一種以竹為原料的紙。攝影@這和那


徐賓造紙

最初,他只是李必的靖安司裡不起眼的程序員,牛逼閃閃的“大案牘術”出自他,但烘托的卻是張小敬。直到最近幾集,徐賓從安靜的李必門徒,到可疑的靖安司叛徒,再到光芒四射的新竹造紙術發明人,人物形象大幅度反轉。等到成功洗白,觀眾尚未從對誤會徐賓的內疚感走出來,他已經被叛徒殺了,留下一名知識控的點點滴滴讓人反覆惦記。

徐賓對於知識記錄的珍視和痴迷早有線索。徐賓被懷疑期間,在勸誡李必時被出其不意潑了一身墨。他反應過來後,第一件事不是跟領導解釋求原諒,而是誠惶誠恐地檢查手上的書冊,直至轉身離開,眼睛還在書冊上。

後來,李必又拿了《布赫史》來問罪,徐賓一眼看到書,又把領導“隱形”了。他一邊以百米跑速撲到書前,一邊聲音顫抖:“下官可不敢這麼拿,不敢這麼拿!”及至見到書被撕毀了兩頁,更如失了魂魄一樣:“撕了就毀了,這可是西晉時的珍本,世間獨此一冊,可惜後人再也看不著了。”

發明“大案牘術”的徐賓,對文字記錄的珍視有著匪夷所思的執著。(《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等到新竹造紙術研發成功的高光時刻到來,編劇又給加了一場戲,讓志存高遠的李必作配,逼低調的程序員直抒心胸:“造紙也是大唐的未來!”這下,不需要擺什麼證據,我們也相信徐賓不是叛徒了。

在這場辯論裡,天才少年李必眼裡,徐賓的發明是不值得沾沾自喜的“小事”。這並非編劇犧牲李必人設,而是彼時時代不同。

唐朝受儒家尊卑有序的思想影響,“公務員”比較工匠是有絕對優越感的。徐賓一個穿藍袍的主事,傾家蕩產沉迷工匠活計,李必作為上級當然怒其不爭。

作為一名書吏令,徐賓從底層錄入吏的視角去審視大唐的危機和未來。(《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但千年以後,蔡倫造紙和 “四大發明”的故事,讓我們比李必更能理解徐賓。

徐賓這個角色歷史上並無直接對應原型。但在中國造紙技術的改進歷史中,新竹造紙的發明確實是重要的一筆。在竹紙之前,中國人已經先後試驗出麻紙、楮皮紙、桑皮紙、藤紙等,但如同徐賓所說,這些原材料獲得相對較難,導致紙價較高,不如青青翠竹,取之不盡。

而關於竹紙的起源,曾有人認為起源於晉代,但缺乏文獻和實物證據。而且從技術上看,相比樹皮等材料,竹料纖維比較堅硬,不容易處理,在晉代出現的可能也不大。通常認為,竹紙的出現,應在唐以後。

所以,徐賓造紙的故事可能真實地屬於大唐的某個人。只不過,他如同歷代的大部分工匠一樣,名字早已消散在歷史的煙雲中。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長安竹紙在南方

最新的劇情裡,徐賓如大家所願,活過來了。而對於我們今人,更值得慶幸的是,徐賓發明的新竹造紙術也流傳了下來,就在離長安千萬裡之遙的廣東,我們找到了竹紙製作技藝。

從廣東韶關市的丹霞山出發,漸漸接近長江鎮時,紅色的丹霞地貌已經遠去,竹子變得越來越多。再轉進一條窄窄的山路,汽車就徹底被竹子包圍了。山並不高,但一重一重的,在航拍視角下,好像地面是一個巨大的餐盤,上面擺著無數的抹茶味的糕點。凌溪村,就在這些抹茶糕點中間。

在這裡,徐賓的新竹造紙術,被稱為玉扣紙。當你將玉扣紙的製作流程,一一對應到《長安十二時辰》,你或許會驚呼,這個千年前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嶺南小村落,竟機緣巧合地繼承了古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竹海中的凌溪村。攝影@這和那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我們訪談的對象劉世祥,是廣東韶關古法造紙技藝的傳承人,他在凌溪村有一個造紙工坊。攝影@這和那

製作一張“玉扣紙”,需要經過搓筍、抄紙、壓紙、分紙、烘紙等幾十道工序,幾個人合作方可完成。製作玉扣紙的竹子,是山間的嫩竹,一般來說,1200斤的竹子,只能做出100斤的紙。所以,從準備材料開始,這就是一項辛苦的工作。這些嫩竹會被放在一個池子裡,和石灰水進行幾個月的反應,目的是為了軟化竹子,以便製作竹漿。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相比樹皮和藤類植物,竹紙製作工藝的難點之一,是竹子的軟化。攝影@這和那

我們來到工坊的時候,有一名工人正使勁地踩著竹渣,這個步驟稱為搓筍。《長安十二時辰》裡,徐賓的工坊以大木錘捶打筍漿,而劉世祥工坊,為了讓筍漿更細、更均勻,又增加了人工搓筍的流程。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搓筍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我們看到的搓筍 攝影@這和那

筍被搓成竹漿,就可以倒進紙漿池,等待抄紙了。兩名師傅一起操縱著一個長方形的竹篾框,把它平鋪在水面前後盪漾一下後取出,此時框中竹簾上已鋪上了一層乳黃色薄膜。待水稍幹後,取出竹簾,倒蓋在後方一張大桌子上。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抄紙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我們看到的抄紙 攝影@這和那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我們看到的抄紙 攝影@這和那

這個時候,不管是顏色還是形態,它們都不再是山中竹了。但它們也不像紙,而更像是一大板大豆腐。《長安十二時辰》裡,以沉迷造紙為恥的李必,看到這板大豆腐,也忍不住想摸一下呢!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這真的不是豆腐。攝影@這和那

這板“大豆腐”緊接著被放在了一臺木質的大機器上,進行壓榨工序。待水濾幹後,見證神奇的時刻就開始了。一名戴眼鏡的工人坐在桌邊,用一個夾子開始一張一張地分紙——竹筍,真的變成了一張張溼答答的紙。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攝影@這和那

分好的紙,被一張張地覆在一個木壁爐上。這個壁爐的原理,和徐主事曬紙的原理也幾乎一模一樣。等到紙張烘乾,“玉扣紙”就做好了。

注意到了嗎?徐賓的造紙作坊,牆壁之下是有一個火塘的,只不過我們看不見是在哪裡燒火。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攝影@這和那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攝影@這和那

長江鎮的古法造紙得名 “玉扣紙”,據說是因為色澤潔白、瑩潤如玉。儘管經過複雜的流程,玉扣紙仍留存著嫩竹光滑柔韌的質感,古樸的黃色中透著淺淺的青色。長江鎮有一座百年前的廣州會館,會館石牆上有斑駁銘文評價“長江紙貴 有勝洛陽”,可見玉扣紙在嶺南地區的地位。

而對於凌溪村,人們世代在竹山間生息。山間的竹子是自然的饋贈,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依靠。在過去,玉扣紙既可用於書寫,也可用於包裹食物,幾乎服務於周邊城鎮和村落的方方面面。

徐賓說,樹皮難得,不如青青翠竹,取之不盡。但降水稀少的陝西,並不是中國的主要竹產區,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竹紙製作技藝發明以後,就漸漸流轉到了南方吧?除了廣東韶關,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的竹鄉,今天也還流傳著竹紙製作工藝,他們如同聰明卻不夠機靈的徐賓一般,安靜而充滿力量。

一模一樣!徐賓傾家蕩產、研發5年而成的竹紙,我們在廣東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