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師和135師同是陷入白崇禧包圍,但為何一個失利一個勝利呢?

1949年8月中旬,第四野戰軍49軍146師孤軍深入白崇禧的防地,被敵包圍吃了大虧,導致青樹坪失利;但是,過了五十多天,45軍135師同樣也是深入白崇禧的防地,同樣也面臨著被白崇禧包圍的遭遇,但卻成為一著絕妙的好棋,導致衡寶戰役大勝。

為何面對同樣的敵人,面對同樣的作戰地域,面對同樣的孤軍深入被包圍,但作戰結果卻大相徑庭,一個是青樹坪失利,一個是衡寶大捷呢?

146師和135師同是陷入白崇禧包圍,但為何一個失利一個勝利呢?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146師陷入白崇禧包圍之時,四野大軍的作戰部署是一個什麼樣的戰略態勢。

當時,正值炎熱的三伏天,林彪和參謀長肖克等人雖然出生於南方,但自從長征後,便一直戰鬥在北方十多年,早已適應了北方的氣候。特別是絕大部分師以下幹部和戰士以及東北帶來的騾馬,對南方酷熱潮溼的天氣更是水土不服,導致疾病滋生,發病率居高不下。

針對這一狀況,林彪決定部隊轉入休整,開展“兵強馬壯運動,準備秋涼再戰”。

然而,此時程潛、陳明仁在長沙通電起義。在白崇禧的策動下,起義的國民黨軍中約4萬人叛變南逃。於是林彪命令第12兵團進行追擊。其他部隊繼續休整。

49軍的146師在追擊的過程中一往無前。面對出現的敵情,雖然林彪也要求“切實查明情況,不得盲目前進”。但顯然此時的146師求勝心切,“上下都已產生了麻痺輕敵的心理”。最終146師孤軍深入,被白崇禧包圍於青樹坪地區。後雖經145師接應突圍出來,但損失慘重。

戰後,從146師的領導到軍長鍾偉等,都對青樹坪的失利進行了深刻的檢討。

再讓我們看一下,45軍的135師是怎樣陷入白崇禧的包圍的。

1949年9月10日,四野大軍結束休整,兵分三路對中南地區的國民黨軍發起強大的進攻。135師在師長丁盛的率領下,快速向白崇禧部追擊。

此時的白崇禧見135師孤軍深入,便想像青樹坪那樣來一個如法炮製,迅速圍殲135師,抓一把後再回撤廣西。

對於白崇禧的企圖,林彪有所察覺。有了上次青樹坪失利的教訓,再加上林彪一向用兵較為持重謹慎,他要求部隊暫停追擊,進行準備後再待命攻擊。

146師和135師同是陷入白崇禧包圍,但為何一個失利一個勝利呢?

但是,135師並沒有接到停止追擊的命令,而是又一氣連續行軍160餘里,突破衡寶公路到達靈官殿地區後,才架起電臺聯絡。這時他們才發現友鄰部隊全都停止在衡寶公路以北,他們已經孤懸敵後了。

此時,白崇禧緊緊盯住了135師,想來一個青樹坪第二。

林彪也對135師投以極大的關注。對戰場感知異常敏銳的林彪深知,青樹坪之戰,四野大軍主力在休整,沒有戰略展開。因此,146師的孤軍深入,那是真正的“孤軍”。但此時,四野大軍已全部展開呈進攻狀態,135師雖也是孤軍深入,但在幾日行程之內,我各路大軍便可迅即馳援。因此,從整體戰略態勢上來講,兩個孤軍深入,完全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林彪對戰機的把握較之白崇禧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135師已然孤懸敵後,那就何不乾脆換一個思路打法,乘四野大軍戰略展開之際,利用135師楔入敵後這顆“釘子”,吸引白崇禧主力,趁勢調兵圍而殲之呢。

此時,戰役的勝負手就看135師的表現了。在此最關鍵的時刻,林彪又採取了一個超常規動作,他直接越過兵團和軍兩級直接給135師丁盛師長和韋祖珍政委發出這樣一封電報:“你們暫時歸我們直接指揮,望告電臺,特別注意聯絡我們”。林彪同時規定:“師、團電臺不離人,隨叫隨到。兵團和軍對135師只能收聽,不得指揮”。

大兵團作戰,委託式指揮較多,垂直越級指揮反倒不多。但林彪深知135師這顆“釘子”的重要性,怕層層傳達耽誤戰機,索性垂直指揮。從戰後覆盤來看,這種垂直指揮,恰如其時,恰到好處,抓住了難得的戰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丁盛和韋祖珍等師領導,面對數倍之敵,面對白崇禧的王牌主力“鋼7軍”,指揮135師打得極為鐵血。從戰鬥士氣再到戰術運用,完全輾壓敵軍。

最終,在135師的頑強阻擊下,在四野各路大軍迅速馳援下,衡寶戰役聚殲白崇禧桂系主力4萬餘人,取得大勝。

146師和135師同是陷入白崇禧包圍,但為何一個失利一個勝利呢?

主要參考文獻:《解放戰爭戰略追擊—中南地區》《進軍中南》《丁盛將軍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