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掉工作了2年多的老员工,留下入职不到半年的新人,是为啥?

淘汰掉工作了2年多的老员工,留下入职不到半年的新人,是为啥?

一、老板淘汰掉老员工,留下新人是为何?

听主管说,隔壁部门最近在进行考核,会从中淘汰掉两个人。

我心想,隔壁部门几个月前刚招进去三个新人,会不会就从他们中裁人啊。

但后来结果一出,大跌眼镜。

裁掉的竟然是两个入职已经超过两年的员工。

经过多方打听,我了解到,裁掉的两个人,虽然资历不浅,但是业务能力跟新人比起来,并不占什么优势。

考核也是公开透明的,大家都是公平比赛,赢的是理所当然,输的也是心服口服。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我们都很清楚丛林法则,可知道并不一定都能做到,而要做到,也就不得不了解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主要由来是,挪威人喜欢吃 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

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 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 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沙丁鱼尚知道为了活命,就要动起来,我们也是一样,为了有立身之本,也要有行动,有进步。

同时,老板也要懂得利用“鲶鱼效应”给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淘汰掉工作了2年多的老员工,留下入职不到半年的新人,是为啥?

二、善用“鲶鱼效应”,员工会越来越优秀

“鲶鱼效应”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对员工来说是种负惩罚。但是善用这个效应,也会让员工朝好的方向迈进。

1 、遏制惰性,促进自我提升

美国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曾说:“不要卖牛排,要卖煎牛排的滋滋声。”

这里践行的是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沃森(John B.Watson)建立的“刺激一反应”原理,滋滋声就是一种刺激,通过声音的刺激,让人产生一系列美妙的联想,诱人的香气,可口的味道。

“鲶鱼”的介入,所达到的效果也是种刺激。

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时间久了,成员就会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容易厌倦,滋生惰性。

而通过引进强劲的对手,公司有了压力,有了竞争氛围,员工也就有了紧迫感,激发出进取心,从而产生沙丁鱼般活蹦乱跳的动力。

尤其是老员工,会更加进取。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后,人会去追求尊重。会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所以当“鲶鱼”进入老团队中,原先的老员工为了保持颜面,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以免被新来的同事所赶超。

2 、产生危机感,激发积极性

很多人也知道草原狼的故事。

当牧民减少草原上养的数量时,没过几年,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

而又将狼群引进后,羊的数量虽然开始减少,但是样的质量也跟着提高了。

公司也一样,如果员工水平相当,没有人很突出,也没有人很差,大家各司其职,气氛一派祥和,看上去都很安逸。

但是长此以往,员工也会缺乏创新和主动性,开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鲶鱼”的到来,也就像草原上的狼一样,从前大家水平相当,你不跑,我也懒得动。狼来了之后,为了保命,大家必须像羊一样不停地奔跑,掉队的那个,也就只能被淘汰。

有了危机感,也就能迸发更多的活力。

淘汰掉工作了2年多的老员工,留下入职不到半年的新人,是为啥?

三、要跑,别等着老板用“鲶鱼效应”“收拾”你

生活不是养老院,别一醒来,就发现世界变了天。

你要跑,要迎头赶上。不然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还会说“我要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1 、打破“花盆效应”,持续进步

“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也就是不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有句话说:可怕的不是别人比自己努力,而是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还努力。

你呆在舒适区,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你不知道的是,可能你的极限也就是别人的基线。

时代发展得太快,唯有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也才有安全感。这安全感,也是自己给的。

有行动,也才有反馈。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持续进步,也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

2 、用压力倒逼自己成长

柏拉图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类大约有90%~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

“鲶鱼效应”作为负惩罚,也正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有压力,也更有动力。

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目标,给自己一个期限去完成一件事。

每达成一个目标,我们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3、 小心“煮蛙效应”,居安思危。

上半年,几百名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员工被裁后,包括阿里、百度、腾讯、华为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为他们投向橄榄枝。

但结果也让人很意外,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没有通过第一轮面试,即使通过了,也会在技术测试中被刷下来,他们和不会干没什么区别。

生活会偷偷奖励那些努力的人,也会明目张胆地惩罚那些停滞的人。

当你觉得生活很安逸的时候,可能恰恰也是在走下坡路的路上。

安逸的现状并不会一直存在,你比别人多一种技能,也就多了一种选择。


最后,成长,可能没那么舒适,也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很开心,因为解决了困难,也就意味着你又成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