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才稅收優惠是怎麼回事

2019年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5月25日在深圳盛大開幕,

5月25日,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表示,

在人才引進政策方面,

來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短缺人才將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

一百萬年薪可少繳30萬。“你一下子多了30萬,家裡面的人很高興,所以你的日子也會更好過。”

網友:政策很好,就差百萬年薪了!

據悉,本次峰會由未來論壇發起,深圳市人民政府擔任指導單位,

並聯合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局和新盟國際承辦的一次產學研政資各界圍繞科技創新展開的對接交流盛會。

深圳人才稅收優惠是怎麼回事

以下是相關演講摘錄:

我們要搶抓粵港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大家知道,粵港澳大灣區旨在建立世界級的城市群,加強城市間的互聯互通,使各種生產要素,創新要素能夠自由地流動。粵港大灣區,我認為最重要的定位就是要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們看到中央對這個定位支持力度非常大,剛剛出臺的一個政策,對海內外的人才進行15%所得稅的優惠,這個政策是真金白銀的!我們地方政府,深圳會帶這類人才來補齊稅收。所以這樣的力度,學成一定要歸來!因為稅收便宜啊,我們昨天晚上還有研究這個事情,你100萬薪,本來要繳45萬的稅,現在只要繳15萬的稅,你一下子多了30萬,家裡面的人很高興,所以你的日子也會更好過。(繼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2月18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推進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吸引境外(含港澳臺)高端和緊缺人才到大灣區工作,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於2019年3月14日聯合頒佈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31號,以下簡稱“31號文”)。

那麼是哪些人才能享受這一政策優惠呢?

我想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說的已經很清楚了,是針對海內外人才,

那具體規定是怎樣的呢?

3月16口,財政部、稅務總局兩部門發佈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

稱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 含港澳臺)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

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

並對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引導推動大灣區廣聚英才。

深圳人才稅收優惠是怎麼回事

也就是說,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緊缺人才,可以與香港一樣享受15%的稅收優惠政策。

然而,這一優惠政策是有條件的。

上述《通知》規定,將居民個人的時間判定標準由境內居住滿一年調整為滿183天,

放寬了外籍人員來華工作的免稅條件。

將免稅條件由構成居民納稅人不滿五年,放寬到連續不滿六年;

在任一年度中,只要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

就重新計算連續居住年限;

在境內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的,不計入境內居住天數;

連續居住“滿六年”的年限從2019年1月1日起計算,

2019年之前的年限不再納入計算範圍。

對於像華為那樣以及更多跨國企業來說,

全球性業務導致人才在世界各地出差、流動,如果離境30天就重新計算,

或一定要在大灣區工作,那麼華為等跨國企業的緊缺人才,

部分仍無法享受這一稅收優惠政策。

深圳人才稅收優惠是怎麼回事

大灣區的規劃已經出臺了,必將引導企業積極的投入數字灣區和科技灣區的建設。

有專家表示大灣區要打好“科技牌”,必須在培養產學研創新生態上出實招。

深圳有很多優秀的科技企業,在科技灣區的建設中處在關鍵位置。

不得不說人才爭奪正在成為城市競爭的新形式。

此次始終將創新和人才作為城市主要戰略的深圳再次出手,

相較於此前部分城市瞄向的“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等頂尖人才,

此次深圳宣佈的對海內外人才實行15%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涉及面更加廣泛,

也讓市場看到了這所活力之城在攬才方面的決心與魄力。

另外據媒體報導,在吸引人才方面,

深圳曾對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享受的優惠獎勵政策作出規定,

包括獎勵補貼,A類、B類、C類人才分別享受300萬元、200萬元、160萬元獎勵補貼;

以及居留和出入境便利、落戶、子女入學等方面都享受優惠等。

歡迎發表看法哦!

深圳人才稅收優惠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