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薛紹墓——汾陰薛氏的輝煌與血淚


發現薛紹墓——汾陰薛氏的輝煌與血淚

2019年12月17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發現了一座擁有四座天井的高等級唐代墓葬。墓誌內容顯示,這座墓葬的主人是薛紹。

薛紹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之女城陽公主的兒子,出身皇室貴族,同時也是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

諸多跡象顯示,這座墓葬早在唐代時期就被人為地破壞過,而破壞墓葬的人顯然不是以盜墓為目的,考古人員稱,究竟是誰、因為什麼原因對墓葬進行了破壞,有待進一步研究。有專家認為,其墓是被唐玄宗李隆基破壞的。

河東一帶,地靈人傑,歷史上有裴、薛、柳等望族。其中薛氏並非根於河東本地,而是早年由蜀地遷入,故亦稱蜀薛。蜀薛遷至河東今萬榮縣境內,古稱汾陰縣,故又稱為汾陰薛氏。

汾陰薛氏分南房、西房、北房三支,名人輩出。其中薛仁貴屬於南房,薛萬徹屬北房,而薛紹、薛稷屬於西房。

汾陰薛氏自南北朝時期就崛起壯大,稱雄一方,成為當時各路勢力都極力拉攏的力量。但在北方混戰中,薛氏聚族阻河自保,不仕劉(淵)、石(虎)、苻(堅)者數十年。可見其實力非同一般。

至隋代,薛氏家族改變了不與政治勢力合作的狀況,出了一位大官——薛道衡。薛道衡(540年~609年), 字玄卿,東魏儀同三司薛孝通之子。初仕北齊,授主客郎。再仕北周,拜內史舍人。隋朝建立後,拜內史侍郎、開府儀同三司。隋煬帝即位時,出為潘州刺史,遷司隸大夫,世稱薛司隸,在隋朝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隋煬帝時任司隸校尉,是當時舉足輕重的朝臣和成就卓著的詩人。

薛道衡子薛收,在李隆基手下做記室參軍,李隆基的一切文書皆出自其手。

至唐代,汾陰薛氏更成為皇室倚重的大族,通過聯姻,和皇室形成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薛元超娶巢王(李元吉)女和靜縣主。

薛瓘娶唐太宗女城陽公主。

薛瓘子薛紹娶武則天女太平公主。

薛願娶惠宣太子(唐玄宗弟李業)女宣郡縣主。

薛瓘侄子薛敬娶唐睿宗之女鄎國公主為妻,加爵汾陰郡公。

薛敬子薛鏽娶唐玄宗之女唐昌公主。

薛稷子伯陽娶仙源公主。

薛伯陽之子薛談娶常山公主。

處於權力中心,加之與皇室如此盤根錯節的關係,究竟是福是禍?旁觀者是清醒的——福禍相倚。就是薛氏家族內部,也不是全然看不到其中的利害。家族中輩分比較高的薛克構就說:“帝甥尚主國家故事,苟以恭慎行之亦何傷。”(《資治通鑑》卷二〇二)意思是,行事處處謹慎小心,也許出不了什麼大事吧!但緊跟著他引用了一句民諺:“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不得不為之懼也。”意思是娶媳婦娶了個公主,等於就把官司娶回家了。也是可怕的事。

後來的事實,果如其言。

薛道衡,在隋文帝時,倍受信任,擔任機要職務多年,當時名臣如高穎、楊素等,都很敬重他。因而他的名聲大振,一時無雙。皇太子及諸王都爭相與之結交,引以為榮。煬廣執政後,薛道衡看不上隋煬帝的作為,說了楊堅的好話,結果被煬廣投入牢中賜死。

薛紹與太平公主本為表兄妹。永隆二年(681年)二人結婚時,婚禮隆重盛大,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不得不拆除了萬年縣館的圍牆。薛紹與太平公主的婚姻持續了約八年,育有二子二女,二子為薛崇胤、薛崇簡。垂拱四年(688年),薛紹長兄薛顗受唐宗室李衝謀反牽連,被武則天下令處死。此事也牽連到薛紹。薛紹雖貴為駙馬,也落得“杖一百,餓死於獄”。當時太平公主正懷著薛紹的第四個孩子。

後來,李隆基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發生了激烈的宮鬥。在這場政治鬥爭中,薛紹之子薛崇簡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薛崇簡年幼時便以皇家之出的緣故封為郢國公。後來娶武三思的女兒為妻。他與李隆基關係很好,在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鬥爭中,他一直站在李隆基一邊,“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薛崇簡以數諫其母被撻,特免死,賜姓李,官爵如故。”(《資治通鑑》卷二一〇)在政變中,薛崇簡和李隆基一起衝入宮中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

但是,即使這樣,也改變不了他的血統,畢竟他是政敵的兒子,又娶的武三思女兒。在政變後李隆基進行的大清洗中,他的功勞,只能使他勉強保住了性命,被貶為蒲州(今山西永濟)別駕,繼而又貶謫溪州(今湖南龍山)。謫居期間,其妻方城縣主武氏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病逝於溪州;妻亡後起復為袁州別駕,不久就病逝於袁州官舍。

薛紹的故事大致如此。同是薛氏西支的薛稷也值得一說。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其曾祖父薛道衡。從祖父薛收。外祖父即初唐名相魏徵。薛稷在武則天朝舉進士。曾任黃門侍郎、參知機務、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等職,封晉國公。唐中宗景龍末年(709年),任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其時唐睿宗李旦尚未登基,與薛稷關係很好,將女兒仙源公主嫁給了薛稷之子薛伯陽,二人結成兒女親家,過從甚密。

唐玄宗即位後,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人密謀政變。薛稷因頗受太平公主器重,屬於站錯隊,被賜死於獄中,享年六十五歲。

薛稷為人好古博雅,辭章甚美。薛稷幼時,侵淫於外祖魏徵收藏的豐富的法帖真跡,日久觀摩,進而“銳意模學,窮年忘倦”,最終學成。為官之後,政事之餘,專力於書畫藝術。當時虞世南、褚遂良二人書法妙絕,海內翕然宗法。時人曰:“買褚得薛,不失其節。”意思是說,只要買得褚遂良、薛稷的書法,那是很徝的事。竇泉《述書賦》中說:“(陸)柬之效虞,疏薄不逮;(薛)少保學褚,菁華卻倍。” 世稱“前有虞、褚,後有薛、魏”。後世把薛稷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列,稱之“初唐四大書家”。

薛稷還工於畫,尤擅長畫鶴。《宣和畫譜》載:“世之畫鶴者多矣。其飛鳴飲啄之態度,宜得之為詳。然畫鶴少有精者,凡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未嘗見有一一能寫生者也。又至於別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難。雖名乎號為善畫,而畫鶴以託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於此,頗極其妙,宜得名於古今焉。”“故言鶴必稱稷,以是得名。”大意是,一般的畫家連鶴的表面特徵都不能準確地把握,遑論描繪出鶴的精神氣質了。獨有薛稷所畫的鶴,能夠極盡其妙,或啄苔剔羽,或闊步顧視,或昂立座隅,或上下回翔,無不栩栩如生,曲盡情狀,形神兼具。當時人甚至把薛稷畫鶴、秘書省內落星石(即隕石)、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並稱為“四絕”。

如今,山西萬榮縣有薛稷村,即以薛稷命名,為薛氏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