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這樣閤家團聚、同慶佳節的日子在古代更是要延續幾天。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紅樓夢》中國元宵節場景


但除了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元宵節倒還真是適合男女遊玩、勾搭約會、點燈的大好節日。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紅樓夢》元宵場景


在古代,這種與陌生異性們摩肩接踵歡度佳節的日子非常難得,許多人便趁機完成約會大業。


所以元宵節燈會,給那些養在深閨的少女和渴慕愛情的少年提供了相識的機會。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如果要問,元宵燈會在從前有多火?

用現在的話說大概是火到大V去不成就遺憾到要發微博出氣。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水滸傳》元宵節場景


有個故事頗能說明當時情境,北宋洛陽元宵節時,司馬光的夫人想要出外看燈。


司馬光問:“家中點燈,何必出看?”

夫人回答:“兼欲看遊人。”

司馬光只好反問道:“某是鬼耶?”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可見當時元宵節就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般,大家不約而同地走上街頭。


▽▽▽

燈會上人來人往,紅燈綠果,朦朦朧朧,古時男子追求女子也講究“套路”。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含情脈脈的男子可能解下隨身的玉佩贈與女子以表達自己的愛戀。


而含苞待放的女子則會溫婉地留下自己精心縫製的香囊、荷包、手帕等小物件以傳達自己的心意。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當然,古人在“情人節”送的禮品還不只這些,比如木桃、楊柳、花草、衣裙耳環配飾等等,都凝聚著男女之間含蓄深沉而真切的愛戀。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在古代元宵節一般都要過個三五天,如果有哪對男女互相中意了,還能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繼續相會。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元宵節是古代人最愛過的“情人節”了。

因為在那個媒妁之言的封建時代,依然難阻男男女女一顆顆自由戀愛的心。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

在這個最適合談情說愛的夜晚,古代自然也發生了很多愛情故事。


相信看過《大明宮詞》的朋友們,不會忘記在上元節那一晚,太平公主偷溜出宮,初遇薛紹,他摘下假面的那一幕。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與薛紹上元節相遇


這就是元宵節“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一代宗儒歐陽修才情背後的這般兒女柔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清朝詩人董舜民寫的大家小姐與檀郎的愛情。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元夜踏燈》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還有阮大鋮的《春燈謎》,描寫了韋節度之女影娘與美少年宇文彥在燈會上一見鍾情、繼而定情。


自古元宵節,吃元宵都不是重點!


慶祝元宵節的時間最長的應該是明朝,從正月初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十八才結束,整整10天,而在宋朝慶祝元宵節的時間只有5天,到了清朝則是3天。


政府給你們放那麼久的假,還有脫不了單的,那就只能……繼續回去單著。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期待下一次月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