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五年,終於在1945年結束,給這個國家留下了幾十年磨滅不掉的印記。在戰爭期間,食物和補給是定量供應的,在戰爭結束之後,意味著美國經濟即將迎來欣欣向榮的局面,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感受到它的影響。實際上,經濟的復甦需要好多年的時間。因為,和蘇聯之間的“冷戰”又隨之到來了。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這張照片在美國的歷史上曾經轟動一時。

這是一張1948年8月拍攝於芝加哥的照片,上面英文的意思是——4個孩子待售,屋內諮詢。對於戰後的美國人民來說,這是當時美國社會黑暗面的極端縮影。即便是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任何一位母親,想要賣掉自己孩子的這種想法都是荒謬的,是非法的,更別說在自家門前掛個牌子把孩子賣掉了。但這並不是什麼惡作劇,後來,照片中的四個孩子真的被賣掉了。從此,他們兄妹四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可悲的是,對於他們來說,這並不是美好生活的開始。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01 他們為什麼要賣掉自己的孩子?

在這張令人感到震驚和悲傷的照片中,四個孩子坐在家門口的樓梯上,他們的母親站在身後,當記者在舉起相機拍照的瞬間,她把頭轉向了旁邊,並用一隻手遮住了側臉。沒有人知道,她當時在想些什麼,內心的感受如何。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男主人雷失業前曾經是一名卡車司機。

這名婦女名叫露西爾·查利福克斯,當時她只有24歲,但已經懷上了第五個孩子。她的丈夫叫雷,40歲,曾是一名運輸煤炭的卡車司機,後來失去了工作。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正面臨著即將被趕出公寓的命運。面對無家可歸的前景,以及養活這麼多人的艱鉅任務,他們的選擇是——賣掉自己的孩子。兩年內,照片中的四個孩子,以及她所懷的孩子,都被賣了出去,或被送給了其他家庭。

02 七歲的孩子被賣了2美元

露絲·雷安是照片中上排左邊的孩子。她被賣掉的時候,剛滿7歲。一對農民夫婦要把她買走,後來發現,原來是要她在農場裡充當免費的強制勞工。他們給出的價格是2美元。但當要帶走她的時候,她的弟弟米爾頓哭得太厲害了。以至於最後,那對夫婦決定把米爾頓也一起帶走。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為“收養”米爾頓又額外付了錢,也沒有人知道付了多少。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雷安(左)和弟弟米爾頓(右)與他們的養父母

雷安不太記得當時的情況,在她的印象中,與其說她的母親賣掉他們,是為了給這些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還不如說,她需要賣掉這些孩子的錢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

03 賣孩子的照片被報紙曝光

1948年8月5日,美國印第安納州瓦爾帕萊索市的《維德特信使報》率先發布了這張照片,並配上了簡單的文字說明,公開了父母職業、孩子年齡等少量信息,但沒有更深入的背景介紹和後續跟蹤報道。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天真的姐弟四人,還不知道他們馬上就要各奔東西,從此骨肉分離。


報紙上刊登的照片介紹:在芝加哥的一個院子裡,一塊巨大的“出售”標牌無聲地講述了雷·查利福克斯夫婦的悲慘故事,他們面臨著被趕出公寓的命運。沒有地方可去,失業的運煤卡車司機和他的妻子決定賣掉他們的四個孩子。當孩子們好奇地盯著這位母親的時候,查利福克斯夫人把頭轉向了一邊。最上面的臺階上是6歲的拉娜和5歲的雷安。下面是4歲的米爾頓和2歲的蘇·愛倫。

據《紐約郵報》報道,這張照片立即引起了美國公眾的廣泛注意,隨後被多個州的報紙所轉載,甚至在遙遠的德克薩斯州和紐約州也流傳開來。

04 曾有好心人為他們捐款

據《紐約郵報》報道,後來,這張令人悲傷的照片出現在了《芝加哥高地星報》上。幾天之後,芝加哥當地的一名婦女主動向查利福克斯夫人和她的孩子們開放了自己的家,並提供了大量的工作、住房和經濟援助。不過,沒有人知道這筆資金的具體去向,也不清楚這筆錢是否能夠讓這個家庭再維持幾年。但現實情況是,兩年之後,這些孩子最終還是被全部賣掉了。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老年的雷安在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故事。


05 兩個孩子被當成奴隸對待

那對農民夫婦把雷安和米爾頓買去之後,把他們帶回了自家的農場,並把他們的名字改為了貝芙麗和肯尼斯。據報道,在農場裡,這兩個孩子平時經常被鎖在穀倉裡,到了勞動時間,就被逼著到地裡去幹農活兒。他們被迫長時間地做苦力。米爾頓甚至能夠回憶起他的新“父親”稱他為“奴隸”。當時他還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以為這是那位新“父親”給他起的新名字,竟然還答應下來,記在心裡。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多年以後,米爾頓的兒子用手機向記者展示當年的那張照片。照片中最下面左邊的男孩就是他的父親。


06 懷孕中的孩子也被人收養

當時她懷著的孩子出生後,起名叫大衛,他兩歲時就被送走了。收養他的是麥克丹尼爾斯一家,據說他剛來到這個新家庭時,全身都是臭蟲。新的家庭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要嚴格遵守基督教的清規戒律,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成人。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中間的孩子就是2歲的大衛。

大衛與另一對兒被賣掉的姐弟雷安和米爾頓兩人的關係非常親近。兩者的新家相距有幾英里遠。有機會的時候,大衛就會騎上自行車,或者騎著家裡的馬,跑去看望農場裡的姐弟。他還記得,每次他都會設法鑽進關押姐弟二人的穀倉,把拴在他們身上的繩子解開。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多年以後,已步入老年的大衛。

幾年之後,大衛得以與生母查利福克斯團聚。兩人一見面,他的媽媽就告訴他,他長得很像他的父親,但她並沒有對當年把他賣掉表示任何歉意。他還見到了她在後來的婚姻中所生的四個女兒。這一次,她把她們留在了家裡。

07 孩子們的人生都很悲慘

或許是因為被賣掉這件事對孩子們的心理產生了負面影響。或許是因為被賣掉之後的新的家庭環境太過惡劣。總之,被賣掉的孩子的結局都不是很好。雷安在她的新的農場家庭遭受了多年的奴役,17歲時,又不幸被人從家裡綁架並被強暴。更不幸的是,她還因此而懷孕了。收養她的農民夫婦對此感到非常羞恥,就把她送到了一個專門接收未婚媽媽的家裡。雷安的孩子出生之後,也被人收養。從那以後,她就離開了那個地方,再也沒有回去。現在,她和一個成年的兒子生活在一起。他的兒子說,自己母親曾經的生活,“就像是一個恐怖故事”。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長大成人之後的雷安,她的兒子稱,她的成長經歷就像是一個恐怖故事。

而和雷安一起被收養的弟弟米爾頓,隨著年齡的增長,則對他所遭受的毆打、飢餓和奴役的反應越來越憤怒,最終變得越來越暴力。當地的一位法官認為他是社會的威脅,強迫他在精神病院和感化院之間做出選擇,最終,他在精神病院呆了好幾年。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晚年的大衛向記者展示當年的一些老照片。

而最後出生的大衛,在年滿16歲之後,就報名參軍了。他以這種方式逃離了收養他的家庭。或許這能夠讓他忘掉曾經被收養的經歷,和曾經的叛逆青春。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這或許是最好的歸宿了。


08 幾個孩子晚年有幸再團聚

這五個兄弟姐妹在這麼小的時候就被賣掉了,他們被分散在各地,流落到不同的家庭裡。幸虧當年他們曾經拍過的一些老照片都保留了下來。在社交媒體廣泛應用的現代社會,他們藉助於互聯網,在兒女的幫助下,在晚年的時候終於又再次團聚在了一起。蘇·愛倫在2013年找到了她的姐姐雷安,當時她已經67歲了,而雷安已經70歲了。兩人在她4歲的時候分別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見面之際,愛倫已經患上了致命的肺病,但此次再次相聚,也算是了了心底的一樁心願。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蘇·愛倫(左)和姐姐雷安終於在多年以後再次團聚。

大衛、雷安和米爾頓也在那同一年重聚。但他們的大姐拉娜於1998年因癌症去世。其餘的幾個兄弟姐妹,正在利用社交媒體與她的家人聯繫,瞭解她的生活。

09 他們對母親有著複雜的感情

在雷安21歲的時候,她曾經和她的生母也見過一次面,但是見面的過程並不愉快。她的母親對當年賣掉她們的行為,既沒有表現出悔恨,也沒有表示任何歉意,對這幾個孩子更是沒有流露出最基本的關愛。 雷安始終認為,她的母親是為了賺錢去享受生活,比如玩一種賓果遊戲,而把他們賣掉的。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雷安在向記者展示她當年被賣掉時所穿的衣服。多年以來,她一直保留者它。那是她在當年唯一的印記。

由於大衛當時還沒有出生,而且領養他的家庭對他也相對比較友善,所以他對親生母親沒有那麼重的怨恨。他表示,人們都會犯錯。也許他的母親當時是為他們著想,只是讓他們能夠活下去。

然而,最小的妹妹蘇·愛倫對母親卻懷有深深的恨意,她曾經直言不諱地表示,她的母親應該下地獄,在地獄裡燃燒。和雷安一起被收養的米爾頓對此相當冷淡,他表示,生母從來沒有愛過他。也沒有為賣他而道歉。她根本不在乎他。

後記

揭秘 | 1948年,轟動美國的芝加哥夫婦賣掉4個孩子事件的歷史真相

2019年,美國作家克里斯蒂娜根據這個故事撰寫的書《星期一出售》出版。

這張照片藉助互聯網的傳播,在美國變得越來越有名。許多媒體都進行了報道,並嘗試聯繫他們,或者他們的後代,挖掘照片背後的故事。關於收養孩子,以及孩子被收養之後的健康成長,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的社會話題。甚至有作者專門根據他們的故事寫了一本書。相信在中國,這也同樣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