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紅樓423」再解《葬花詞》

「風語紅樓423」再解《葬花詞》

林黛玉是我最喜愛的《紅樓夢》人物,而且是越細讀越瞭解越喜愛。我也堅持認為林黛玉是自縊而死的,這絲毫不影響她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葬花詞》是林黛玉寫得最美的一首詩,也隱含著林黛玉命運的巨大秘密。因此,再讀《葬花詞》,依然能讀出此前沒有讀出的東西,我只能忠實於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唯一需要聲明的是,不要以為我故弄玄虛,一個問題分幾次寫,求點擊博眼球,其實不是。對於一個問題的理解,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當你讀得越深的時候,出現的問題就越多。

「风语红楼423」再解《葬花词》

前兩次分析《葬花詞》,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就把未盡之處說出來吧。

關於《葬花詞》,我以為有四段句話值得推敲。

第一,是: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關於這一段,前面已經分析過了,那就是暗喻林黛玉自縊於樹木之上。這裡要補充的是,所謂"遊絲軟系飄春榭",我的解釋並無問題。春榭即使是指臨水建築,也不妨礙我得出絲絛系在樹上飄飛於春榭之間。這句話並沒有遊絲系在春榭上的意思。更何況,榭也是一種樹木。

第二,是: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风语红楼423」再解《葬花词》

關於“灑上空枝見血痕”,我依然認為是暗喻林黛玉自縊枝頭的證據。但現在,是要把這一段話聯繫起來分析。請注意“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和“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及“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這三句話,是有著嚴密的行為邏輯和情節邏輯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說的是林黛玉對於自己生存環境的感受,非常嚴酷,充滿了陰謀和算計。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和上一句很呼應。前一句說“風霜刀劍嚴相逼”,後一句就有了“階前悶殺葬花人”。“刀劍”和“殺”相對,說明什麼?說明林黛玉不是病死的不是氣死的,而是被“逼”死的,是被風霜刀劍殺死的。而一個“悶”字也寫出了林黛玉臨死的心情,是鬱悶的是憤懣的。

而“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說明什麼?說明林黛玉既不是沉湖而死,也不是憂鬱而死,更不是絕食吞金而死和病死的,是把自己的血灑在美麗的桃花樹上,自縊而死的。

「风语红楼423」再解《葬花词》

第三,是: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一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已經說明,林黛玉的葬身之處,不在“天邊”而“近在眼前”,就是黛玉葬花之花冢呀。所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是曹雪芹老先生給出的關於林黛玉葬身之處的謎語。

而後一句“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說得就更明白了。如果是花,哪來的“骨”?分明說的就是人呀,“豔骨”就是一個美麗女子的屍骸,就是林黛玉的屍骸,最後為“一抔淨土”掩埋。

第四,是:

“杜鵑無語正黃昏”,這一句幾乎是緊接著“撒上空枝見血痕”的。它暗示著林黛玉死後,紫鵑是終生為林黛玉守靈的。可憐的黛玉,她這一生,其實最懂她的,還是紫鵑吶。

如此看來,曹雪芹其實已經借林黛玉的《葬花詞》,採用象徵主義的暗喻方法告訴我們這位絕世女孩最終的歸宿。其實這首詩的名字《葬花詞》何嘗不是如此呢?林黛玉葬花其實暗喻的就是怎樣埋葬她自己呀。難怪,她要那樣的傷情那樣的落淚了。

「风语红楼423」再解《葬花词》

那些沒有讀懂這一層悲愴意思的人們,以此為由指責林黛玉多愁善感甚至無病呻吟,那是多麼大的“誤讀”。

風之子:原名李明劼,《紅樓夢》研究者,新浪紅學名博。大學時代即發表文學論文二十餘萬字。著有《風語紅樓1風之子解讀紅樓夢》、《風語紅樓2香塵逝》、《風語紅樓3夢流年》。《風語紅樓4大廈傾》即將出版。

風之子開講啦!

(關注嗶哩嗶哩直播“

風之子聊紅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