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以“大人”之心度“小人兒”之腹

“我真是養了一對兒白眼狼。”

網上總是有些育兒文章,勸說家長們不要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看著那一條條我都做過的所謂“縱容”行為,看得我觸目驚心,心驚肉跳。導致每次在孩子們惹我生氣的時候,我都會咬牙切齒地說出上面那句話。

而“白眼狼”們還會補刀一句:“媽媽,白眼狼是啥啊,你說我們是狼啊!”

氣得我翻了白眼兒,到廚房靜靜,心裡默唸一百遍“要做個能控制情緒的好媽媽”。然後,用手把自己嘴角向上挑,帶著僵硬的微笑,依然要回到孩子們面前,做個我心中自認為合格的媽媽。

直到最近發生的幾件事,讓我思考,我是不是錯怪了他們,我一直在以“大人”之心度“小人兒”之腹?

別再以“大人”之心度“小人兒”之腹

事件一,熊孩子給手機洗澡,你還要讚美她嗎?


妹妹是個愛乾淨的小公主,她總是給娃娃熊熊洗刷刷。但是我不太高興她做這種事,因為之後我還要給她全身洗刷刷。

她洗刷刷一次,要浪費至少一塊香皂,幾大盆水,產生滿地水漬和泡泡,對於我來說得不償失。

這天,我和爸爸哥哥都在屋裡,就聽見她一個人又在洗手間洗刷刷。我想無非就是洗她的娃娃熊熊之類,懶得去管了。爸爸更是不會管,他一回家就是“殭屍挺”。

洗刷了能有五分鐘,妹妹興沖沖地跑到我們面前。

“快看,我把爸爸手機洗得可乾淨了,用了很多洗手液呢。”

“殭屍”爸爸一個驢打挺從床上蹦起來,我也驚掉了下巴。

“完了,這下手機不能用了。”爸爸一看手機已經自動關機了。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熊孩子”,再怎麼裝公主也是“熊孩子”。我眉頭緊鎖,聲音提高了八度,“手機怎麼能洗啊”!

妹妹小臉上燦爛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嘴角一下子耷拉下來,隨即哇哇大哭。

“殭屍”爸爸被這哭聲打回人形,他是最受不了妹妹那刺耳如拉了警報的哭聲的。

他把妹妹抱到懷裡,又是親又是說著“小公主別哭了”,好一陣兒才平息了“警報”。

接下來,我們才趕快對被洗了“泡泡浴”的手機進行搶救,吹風筒吹完,空氣淨化器開到最大吹了一宿,第二天又拿到手機維修店,才勉強“救活”。

後來我反思了一下,這件事似乎也不該完全怪“熊孩子”。

對於妹妹來說,她是好心的。爸爸手機背面她貼的粘貼掉了,只剩一塊塊膏藥似的膠斑,看起來是很髒,她以為手機和她的娃娃熊熊一樣,只要洗刷刷就可以乾乾淨淨。

她之前沒跟我們說,是為了給爸爸個驚喜,可沒想到驚喜成了驚嚇,本應得到的讚美也泡湯了。

當天,我把這件事發到朋友圈,“熊孩子”卻得到了叔叔阿姨們的一致好評。

“真是個愛乾淨勤快的女孩啊”,幾個阿姨甚至還私聊我,“你沒打她說她吧,可千萬別說她”。

爸爸覺得那些叔叔阿姨說得對,把“熊孩子”抱過來說了好幾遍“謝謝女兒幫我洗手機”,然後普及了一下電器怕水的知識,這事就此作罷。

別再以“大人”之心度“小人兒”之腹

事件二,熊孩子不愛上幼兒園,你還要感動嗎?


哥哥應該是集所有男孩子不好的習慣於一身的。

不愛乾淨,衣服袖子擦鼻涕,不洗手就吃東西;比較懶,穿衣服褲子非要別人幫忙;脾氣暴躁,平時跟妹妹吵不過就會上拳頭,小時候在大庭廣眾之下,躺在地上耍橫,更是家常便飯。

因為他的這些劣跡,我是很希望他去幼兒園被好好約束一下的。老師反映,他在幼兒園很乖的,可是他卻一點兒也不喜歡去。

每天早上睜開眼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今天上幼兒園不?”

我要說“去”,他立刻就是獅吼加亂蹬腿,有一次還把我踹到了地上。

到後來,我覺得我每天早上都像要經歷一次魔鬼的拷問一般。

說“去”,怕被踹,說“不去”,又是在跟孩子撒謊。於是我就只有唯一的一個選擇,不回答,可是他依舊暴跳如雷。

有幾次,我忍無可忍,心裡想著“不能再縱著他了,別到時養個白眼狼出來”,於是也用過“以暴制暴”,但收效甚微,他還是不愛上幼兒園。

只有晚上睡覺前,哥哥才會變成我乖乖的小綿羊。我問他:“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

難道有人欺負他?老師不喜歡他?沒有好朋友跟他玩?……我的內心os都是這些答案。

只聽他淡淡一句:“我就是想一直和你在一起,不想和你分開”。

聽到這話,我這個老母親差點兒淚奔。

看著他清澈如泉的眼睛裡,映出我的面孔,曾經那麼猙獰,我心中懊悔萬分。

每天早上他一說不愛上幼兒園,我都拉下臉不理會他的哭鬧,甚至還動過手,我恨不得抽自己兩下。

這時,就快進入夢鄉的他突然喃喃自語:“媽媽你別總生氣了,我不喜歡你生氣。”翻個身就睡著了。

我到底沒控制住眼淚,媽媽答應你。

在大人看來,孩子不愛上學,就是個不上進的孩子。可對於五歲的孩子來說,他不懂什麼上進前途。

他做什麼事情都是以愛媽媽為前提,他的世界裡只有媽媽是太陽,他只想圍著媽媽轉。

小孩子的思考方式很簡單,他只知道爸爸媽媽是重要的,好吃的蛋糕也是重要的,和小朋友們玩耍也是重要的,其他有什麼重要呢?

而越長大,接觸的事物越多,我們越來越無法辨別什麼才是重要的。

就像《阿甘正傳》裡說的: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涵蓋,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在與孩子相處時,也要學著以孩子的角度思考,別再以“大人”之心度“小人兒”之腹,而委屈了一顆簡單純真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