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这首词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读完眼中含泪

李煜是个很喜欢作梦的词人,尤其是在南唐灭亡后,沦为阶下囚的那段屈辱岁月里,他时常梦回故国,写下了很多催人泪下的词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当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句出自他的《浪淘沙令》,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的这首词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读完眼中含泪

这首词通篇都是名句,深刻地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沦为阶下囚的悲愤之情,令人不忍卒读。

词的上半阕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梦醒前后的对比,道尽了词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悲痛。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三句是词人梦醒后的感受。

他一梦醒来,还在恍惚间,便听到了门帘外传来的潺潺雨声,想到这明媚的春天就要过去了,他的心中一片荒凉,纵使盖着绵绸被子,也受不住晓寒的侵袭。

都说“一场春雨一场暖”,又是暮春时节,罗衾怎会耐不住五更的晓寒呢?

真正寒冷的并不是环境,而是词人的心。

作为阶下囚的他,再也无法看到过去“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他只能蜗居在室内,听着潺潺的雨声,任春光消逝,他的心中怎能不感到凄凉呢?

李煜的这首词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读完眼中含泪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两句写的是他的梦境。

他在梦里忘记了自己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身份,享受着那片刻的欢愉。

词人并没有具体描写自己到底梦到了什么,但是“欢”字足以说明梦境的美好。

可是梦境越是美好,醒来面对现实的他就越发痛苦。

连梦中的片刻欢愉,他都那么贪恋,可见他现实中的处境该是多么艰难。

其实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李煜的处境还不至于这么糟糕,自从赵光义上位后,多次召小周后进宫陪驾。

作为一国之主,他守不住祖宗基业;作为一个丈夫,他护不住自己的妻子。

去国离乡,沦为阶下囚,妻子又被凌辱,难怪他不愿面对现实,宁愿沉浸于梦中国。

上半阕从梦醒后写到梦境,以倒叙的手法,通过梦醒前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绵绵不尽的痛苦和愁恨,令人不忍卒读。

李煜的这首词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读完眼中含泪

接着的下半阕词人已经从室内来到了室外,主要抒发他凭栏远眺的感慨。

开头三句是词人凭栏远眺后发出的凄厉呐喊。

“独自莫凭栏”这一句似后悔,又似警告,词人当时的心境为何会如此复杂呢?

因为他凭栏远眺,却发现怎么也望不到故国的山河。

既然看不到,那么凭栏也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他在痛苦中领悟到的真理,他明白那无限美好的江山,他是再也见不到了。

失去江山仿佛是一夕之间的事儿,可是想要恢复山河谈何容易?

这一句很容易和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混淆,一个写的是对故国山河的留恋,一个写的是和情人的分离,看似不同,实际都道尽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令人肝肠寸断。

李煜的这首词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读完眼中含泪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结尾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情景交融,进一步突出词人满心的愁苦。

表面是写落花随流水飘逝,春光渐尽,实则是写故国江山就像流水落花一样一去不返。

最后的“天上人间”四字让我想起了唐末诗人的张泌“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昔日和梦中的一切,如天壤隔绝,无由相见,词人心中的悲痛至此上升到了顶点。

整首词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读完眼中含泪。

如果不是生于帝王家,也许他这一生也不会这么痛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