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我说:“我想你了。”你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说:“宅在家里,空思念,不相见。”你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我说:“我等你。”你说:“静待一树花开,盼你叶落归来。”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诗词之美,在其神韵,在其清心,在其熟读方能知其百味。试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体会大家写事之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此诗作于公元763年春,时诗人五十二岁,正值唐军收复洛阳、郑州、开封等地,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部将相继投降,诗人流寓四川,忽闻大胜捷报的消息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古诗名句掇英》(陶文鹏撰,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书,皆作“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霍松林先生指出:白首,白头,点出诗人已到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放歌又纵酒,正是“喜欲狂”的体现。若为“白日”,则与下文“青春”重复。而“白日”一说,可上溯至明清两代,究何为正意,因史料之困,终不得解,暂依课本,取“白日”一说。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一、写事:情景式描写开篇,先声夺人

开头第一句最难,于古诗也是如此。

来看首句“剑外忽传收蓟北”你听到了什么?若把它转化为记叙文,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情景式描写——精彩场面开篇”?

你听:“哇,捷报!捷报!打了大胜仗,收复河南河北的失地啦!”“你听说了吗?打了大胜仗,河南河北收复啦!”“我们可以回家乡,我们可以回洛阳了!”……只听窗外一阵喧嚣,“胜了?胜了?”我急忙奔到门外,果然,大街上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转化之后,是不是就是一段情景式描写?可见,万书皆有法,细细品之方能悟!再看王昌龄《从军行》开篇“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提到过的“环境描写”开篇,以磅礴之笔书写边塞之壮景,是不是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古战场的场景中?

古诗这么读,也别有滋味,写文之初,在于观察;观察之后,在于动笔!可以拿起你手中的笔,看看诗人是如何写开头的,把它转化为现代作品,验证一下你的写作方法吧!

二、写事:专注于细节描写,细腻入微

乍闻喜讯,又该如何表现呢?

诗人情思多妙啊,一个动作就把就把读者的心紧紧地抓住了,“涕泪满赏”——哭!为何而哭,喜极而泣啊!想诗人因战乱而离家八年,八年客居异乡,朝思暮想战乱平息,国家重复太平盛世,今朝夙愿一旦得逞,又回想八年颠沛流离,黎元疾苦,内心百感交集,唯有大哭之。喜讯春雷乍响后,一个“哭”就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内心,此是一细节。

再看颔联,又是一个动作把镜头拉近——“却看”,回头一看。诗人百感交集大哭之后,回头一看,妻、子都“愁何在”,个个喜笑颜开,内心更是舒朗。此又是一细节,借妻、子的神态来体现喜讯之下人们的真实反映,可见,“大胜,实为众人梦寐以求!”接着,诗人再用一细节:“漫卷诗书”的随意、脸都装不下的喜气以及“放歌”“纵酒”的畅快,连用动作、神态描写,让读者和诗人一起狂喜!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诗人不直言“我好欢喜”,而是借自己的动作、周围人的神态以及连用动词,来体现诗人欢喜之态。所以,我们在写文时,也要把感受写具体,遇到“好……”“很……”,一定要停一停,把“……”变化成具体的动作、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想法来体现,这样才能让读者和你一起共舞!

三、写事:一虚一实相结合,情深似海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可见,为诗为文,有言有尽而意不穷之感,方是上乘。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颈联放歌纵酒狂喜之时,诗人便由实到虚,狂想鼓翼而飞,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这是作者狂想曲。试想:从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是多么漫长的距离啊,可是人却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贯穿,极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在读者眼前闪过。可贵之处却又在于虚写狂想之中又结合实情,一个“穿”字即可证明。巴峡到巫峡间,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穿”,此乃实。

由眼前乐境写到回家之急切,弹指之间,已飞驰而归,由实入虚,幻想中又贴合实际,虚实相结合,酣畅流离之际,更现作者狂喜、思归之情。 我们写文章,也可学习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想象写进来,尤其是在结尾时,可用“梦幻式结尾”,让读者幻想无限。

古诗鉴赏与写作: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写作


金圣叹赞此诗“此等诗字字化境,在杜诗中,为最上乘也!”,更有先贤评论“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绝不能道。”可见,为文还贵在“真”,写真情,说真话,用神态动作把细节写具体,又可虚实结合,给人言有尽而意不穷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