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黎渊.九龙砚

熊猫故乡.大美青川之竹园三郎村,半山回湾处有一大堰塘,这里松苍柏翠,古称“黎渊里”;此地盛产的一种石料叫做“黎渊石”。以其雕刻的“黎渊砚”,成为古今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案上珍品,明清时期已享誉千里。目前,黎渊石雕艺术已被收入四川省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黎渊.青龙砚

黎渊砚作为一门纯粹的手工雕刻艺术,手艺从来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

黎渊石具有厚薄兼备的天然层次,有灰、棕、橙、青天然色泽。刻砚时,艺人们巧妙地运用这些天然颜色,雕刻出龙、凤、花、鸟、虫、兽、山水等图案。加以作者艺术想象的黎渊石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尽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各种工艺之精妙。

“九龙腾飞”、“华夏腾龙”、“九天揽月”、“喜鹊闹梅”等砚台,款式多样、色泽明丽;其中,黎渊“九龙砚”最为盛名,赏后直叹雕刻师高超的技艺和匠心之独运。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黎渊.五龙砚

黎渊石砚,其石质细腻精密,刚柔相济,色泽晶莹,滋润而富有耐性,兼有端砚、歙砚优点。凡砚池内墨未用完时,只要将砚盒盖好,无论冬夏都能保持数日不涸,作画调色时亦然;在缺水的情况下,只需呵几口气即可磨墨。且写字、作画不易磨损毛笔, 该砚具有“发墨、护笔、保水”之妙。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黎渊.乌龙砚

历史悠久:

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剑州知州乔钵曾作《黎渊石铭》:“龙城北峙,剑阁东排,黄沙马鹿,黎渊以开,崇山之阴,寒泉之底,冰雪凝骨,苍云润理,于万斯年,麋踏龙啸,岚迷瘴罩……孰审其真,孰辩其瑜,出离潜影,维于之辜,端不独兄,歙不可弟,宝此文坛,泰山而砺”。

铭文中将“黎渊砚”与端砚、歙砚并列为全国三大名砚。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黎渊.龙翔青云砚

据史料记载,青川“黎渊里”明代开始制砚,清代中叶为鼎盛时期,后逐渐衰微。

建国以后,当地民间艺人曾进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朱德委员长接见, 郭沫若也极力赞扬黎渊石砚。后黎渊石砚远销日、韩、欧美、港、澳、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梨渊石砚雕刻大师“邓大联”先生名声在外,曾创作大量石砚精品。邓大师故后,其子及徒弟们有幸承袭了该手艺,让黎渊石砚雕刻艺术继续在新时代大放光彩。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川“黎渊砚”

黎渊砚雕刻大师邓大联先生生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

(青川浪子.记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