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车票“无座票”是“坐票”的半价,合理吗?


如果火车票“无座票”是“坐票”的半价,合理吗?

若站票半价,则很大一部分人、尤其短途旅行者,都会优先抢站票,因为对他们来说坐着和站着并没什么区别,甚至站票有很大可能也会遇到空座。

这样一来,那些“不会用网络的老爷爷们”依然抢不到票。

如此一来很多人购站票,会导致太多空座出现,这些本应站着的人大概率会占便宜坐在座位上。如果自觉不坐,未被购买的空座即是资源浪费;如果坐下,则严重伤害铁路收益,也是对其他座票乘客的不公平。

另外,若站票半价,那我以后座票、站票各买一张(找不坐车的朋友再接一张身份证),然后退掉座票,花站票的钱坐座位,岂不是美滋滋?

借身份证买座票、上车前退了,退票费对比五折半价,不值一提。很大几率这个座位在最后时刻售不出去,这样的“几率”实则是那些购买座票者“吃亏”的风险。

“站票全价”,盯着的不应是“全价”,而应是提供站票的服务,让更多买不到座票的人也得以上车回家过年,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一部分群体而言,在车上是坐着站着还是蹲着躺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乘上这一班回家的列车。

还有人说“可以变成 只有坐票卖光了才提供站票”——这种很难实现,因为会有一大批人瞬间把座票退了,又去抢站票。那么“座票卖光”这种情况几点几分才能出现呢?

所以目前这种售票体系,就是最合理的了。事实上,站票属于“宁愿站着也要上车”的稀缺商品,既然稀缺,那么全价非常合理。而且站票的人对车厢秩序、座票人舒适度等都有影响,别说全价,我甚至认为站票应该双倍价格。

很多人跟在公知后面黑高铁、黑铁路局、黑体制成瘾,不动脑子还是不长脑子?

更可笑的是,那些按月领着美元或日元的公知,出门不是飞机头等舱就是高铁商务座,却来关心“不会用网络的老爷爷们”的站票,真是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