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飞《千字文飞花令.暑》

019 暑(shǔ)


1

暑雨湿修竹,凉吹入高檐。宋 王之道 《水调歌头.暑雨湿修竹》

暑雨何时了,江云不肯开。宋 章甫 《即事》

暑伏忽已尽,金风稍自秋。宋 孔武仲 《喜雨》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去水东流。宋 释慧远 《颂古》

暑衣初进满宫床,雾縠云绡五月凉。宋 周必大 《端午帖子》

暑赫练襟汗浴流,倩谁唤得一天秋。宋 俞桂 《即事》

腊月也知无用处,暑天消得打蚊虫。宋 释祖钦 《偈颂》

飘空一叶两新收,暑退凉生万壑秋。宋 释祖珍 《偈》


2

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魏晋 陆机 《从军行》

寒暑有代谢,人事亦推移。魏晋 陶渊明 《饮酒》

寒暑既平分,阴阳复贞观。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残暑晚初凉,轻风渡水香。唐 毛熙震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唐 张说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残暑已俶装,好风方来归。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宋 邵雍 《观棋大吟》

寒暑不相干,阴阳不相到。宋 释云岫 《偈颂》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宋 刘黻 《和此阳先生感兴》

寒暑不可测,奈此根本何。宋 彭龟年 《上帅漕闵雨》

秋暑不可耐,几思泛中川。宋]楼钥 《月夜泛舟姚江》

当暑暑何在,以风风为生。宋 赵蕃 《书事》

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唐 王建 《宫词》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

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宋 李之仪 《鹧鸪天.避暑佳人不著妆》

畏暑闲寻湖上径,雨丝断送凉成阵。宋 朱敦儒 《渔家傲•畏暑闲寻湖上径》

清暑声寒苍玉佩,月娥笑捧长生箓。宋 石孝友 《满江红.且转桐阴》

酷暑炎炎何处避,不在炉汤炉炭里。宋 释子益 《偈颂》

寒暑分明说向君,不容拟议辨疎新。宋 释崇岳 《颂古》

溽暑已随飞雨散,清声还并晓风闻。宋 喻良能 《喜雨》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魏晋 潘岳 《悼亡诗》

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唐 苏涣《变律》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唐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唐 韦应物 《拟古诗》

江路晓来雨,残暑夜全消。宋 韩元吉 《水调歌头.江路晓来雨》

四季倏往来,寒暑变为贼。宋 宋太宗 《缘识》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宋 张耒 《感春》

霁天风露好,乍暑退西郊。宋 史浩 《瑞鹤仙.霁天风露好》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宋 李新 《杂兴》

一尧间十秦,寒暑倏变更。宋 陈造 《和陶渊明》

宫槐映日翠阴浓,薄暑应难到九重。宋 杨皇后 《宫词》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宋 寇准 《书河上亭壁》


3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 白居易 《观刈麦》

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宋 韩淲 《水调歌头.一枕暑风外》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宋 李纲 《水调歌头.秋杪暑方退》

氛浊暑伏叹,夜久神宇清。宋 晁说之 《夜坐》

招呼暑气终无分,应和凉风别有声。唐 卢士衡 《松》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 孟浩然 《初秋》

寒来暑往浑无用,挂在赵州东院西。宋 释玿 《颂古》

无寒暑处为君通,枯木生花又一重。宋 释法泰 《颂古》

寒来暑往古今同,万别十差不碍空。宋 释文准 《偈》

但向暑来寒往处,十分磨鑢要无痕。宋 陈普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宋 戴复古 《大热》

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唐 薛能 《黄河》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唐 司空曙 《和王卿立秋即事》

日来相与嬉,不知暑日长。唐 张籍 《祭退之》

新晴水暖藕花红,烘人暑意晚来浓。宋 赵长卿 《鹧鸪天.新晴水暖藕花红》


4

清风涤暑气,零露净嚣尘。唐 虞世南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种杏当暑热,烹茶含露新。唐 权德舆 《伏蒙十七叔寄示喜庆感怀》

一鸣寒暑平,再鸣风雨时。宋 洪咨夔 《古意谢崔杨州辟》

不逢盛暑不冲寒,种子成丛用法难。唐 方干 《牡丹》

君王避暑来游幸,风月横秋气象新。宋 王珪 《宫词》

清溪濯暑生布裳,石薷煮透山泉香。宋 艾性夫 《次韵旷翁四时村居乐》

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唐 柳宗元 《笼鹰词》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南北朝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诗》

阳季勾明达,炎徂溽暑融。南北朝 谢朓 《齐雩祭歌.黄帝 》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唐 顾况 《归阳萧寺》

更喜清流驶,宁容畏暑侵。宋 郭印 《云溪杂咏》

艺奇思寡尘事多,许来寒暑又经过。唐 元稹 《琵琶歌》

懵底不知身到岸,随他寒暑谩推迁。宋 释宗演 《颂古》

雨长苍苔满钓矶,坐令秋暑歛余威。宋 陆游 《秋思》

万物欣欣供燕乐,自然祥暑变清凉。宋 汪应辰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子母鉤牵晓露溥,行人暍暑慰艰难。宋 敖陶孙 《高邮因师薄萄芦雁秋瓜三种》


5

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魏晋 王粲 《公燕诗》

渐渍淹寒暑,大德本无酬。南北朝 何逊 《赠韦方室黯别诗》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雨冷唯添暑,烟初不著春。唐 陆龟蒙 《早春》

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宋 文天祥 《正气歌》

中伏翻无暑,斜阳未即曛。宋 宋祁 《即事》

气数如寒暑,能无理转移。宋 方回 《先天易吟》

未知能却暑,但爱不悲秋。宋 李复 《竹》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宋 黄彦平 《乐府杂拟》

人生寄寒暑,销铄如然薪。宋 庞谦孺 《古诗四首呈刘行简给事丈》

荣枯识寒暑,是非悟今昨。宋 仇远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身世通寒暑,交游半死生。宋 戴表元 《山中》

洞中少寒暑,龛灯伴朝夕。明 李流芳 《南归诗》

水榭凉生暑气销,疏萤点点漏迢迢。宋 夏竦 《和太师相公秋兴》

晚止危亭暑气清,薰风微动入疏棂。宋 吴芾 《又登碧云亭感怀》

莲花池衅暑风凉,玉竹回文宝箪光。明 顾德辉 《天宝宫词》

一雨润枯焦,扫尽流金暑。宋 释绍昙 《偈颂》

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宋 洪适《生查子.六月到盘洲》

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宋 洪适 《生查子》

终春久旱暵,涉夏俄溽暑。宋 贺铸 《喜雨》

门横百琅玕,永日不受暑。宋 王洋 《再和》

草木自衰荣,岁月谁寒暑。宋 李若水 《秋怀》

无时暂休息,不得避炎暑。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

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清 乾隆 《采莲曲》


6

得了永祛寒暑逼,服之应免死生侵。唐 吕岩 《七言》

白白飞云挟暑骄,江郊幸可远烦嚣。宋 程公许 《季夏郊墅即事》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宋 韩琦 《北塘避暑》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唐 徐夤 《萤》

一行御札缘何事,勅借宁王避暑宫。宋 宋白 《宫词》

绿槐疏影满花砖,首夏清和未暑天。宋 王仲修 《宫词》

来伸往屈四时行,除旧布新寒暑易。宋 戴埴 《彗星》

颐神须要常温暖,炼气功成拒暑寒。元 谭处端 《瑞鹧鸪.王公幽隐远佳餐》


7

琴堂窗户清无暑,宫妆争捧黄金注。宋 曹勋 《菩萨蛮.琴堂窗户清无暑》

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宋 晁补之 《鹧鸪天.吉梦灵蛇朱夏宜》

冰肌近著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宋 周紫芝 《鹧鸪天.荷气吹凉到枕边》

去路政长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亲。宋 张孝祥 《浣溪沙》

年年玉露收残暑,长送新凉入寿杯。宋 张抡 《鹧鸪天.五福仙娥月殿来》

小窗荫绿清无暑,篆香终日萦兰炷。宋 程垓 《菩萨蛮.小窗荫绿清无暑》

修途六月清无暑,潘舆稳向盱南去。宋 郭应祥 《菩萨蛮.修途六月清无暑》

露盘金冷初阑暑,暑阑初冷金盘露。宋 刘焘 《菩萨蛮•露盘金冷初阑暑》

清香一阵浑无暑,时有惊榔跃出鱼。宋 王安石 《北山》

西风夜半摧炎暑,晓看云横天际秋。宋 张栻 《题城南书院》

去时晓露消袢暑,归日秋声满夕阳。宋 释智遇 《偈颂》

心天节候定寒暑,性地分野争楚秦。宋 白玉蟾 《快活歌》

忆昨此中逃午暑,前知愧不及尧夫。宋 牟巘五 《四安道中所见》

一来一去成寒暑,岁计谩人人不悟。元 尹志平 《凤栖梧》

月华淡淡清无暑,笑把瑶笙学凤鸣。明 朱权 《宫词》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落辞君几徂暑。唐 高适 《相和歌辞•秋胡行》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唐 王维 《赠吴官》

始知天上自清凉,不信人间有炎暑。宋 任希夷 《聚景园宴集》

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清 王国维 《颐和园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