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拾捌)之前買過的保險不滿意,應不應該退?

常有朋友來問,朱莉,幫我看看我之前買的保險吧,我覺得不好不滿意了,應該不應該退呢?

以朋友們問的最多的重疾險為例,買重疾險過了猶豫期以後,短期退保會有一定的損失,尤其剛買完保險前幾年退保,那麼損失會更大,往往退不了多少錢。作為一線從業人員,我們從來不建議只為了自己業績而一味勸別人退保,再找自己買新的保險。任何諮詢行業頂尖人才,都明白真正考慮到客戶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雙贏才有可能真正長久。

首先,建議先分析一下保險什麼時候買的,如果保險已經買了好幾年甚至十幾年,那麼這樣的情況再正常不過。任何產品,包括保險(年金理財類保險除外),都會越來越好,更新迭代。但反過來,我們拿現在的眼光,去要求當年的產品,本就不夠客觀。如果在當年的市場環境,甚至個人經濟條件、家庭結構想法下是合適的,那麼就不失為好產品。

建議請業內專業人士做全面保單梳理,搞清楚到底之前買過什麼保險,包括交費時間,保障時間,保障責任,價格,健康告知情況等具體情況。等確定好所有細節以後,再搞清楚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考慮退保?經常有朋友和我說,當年買的重疾險病種不如現在多,豁免也不如現在好,既然現在的更好還不如退了算了。如果我們現在重新買了新的產品,未來發現有更好的產品,現在這份保險,要不要退呢?

換個角度,當年買的早年齡更輕價格更有優勢,保障也更早。買保險不就是為了保障未來不可知的風險麼?既然不可知無法計算何時何地發生的概率大小,那麼保障早比什麼都重要!另外,因為買的早,年齡年輕身體往往更好,往往能保障的身體部位也更全面。後來雖然收入增加了,經常每年打開體檢報告時,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想買保險不是被加費就是局部免責,甚至有可能直接拒保。尤其很多女性客戶愁眉苦臉的和我說,朱莉,我最想保的就是婦科器官,前兩年還什麼問題都沒有呢,怎麼突然就發現肌瘤結節囊腫了呢?和買手機的道理一樣,人人都知道蘋果11目前最炫最酷最好,可是大家不都是從一代蘋果手機買起來的麼?而且,永遠有所謂更好的產品產品出現,我們的身體健康卻等不了。

如果做完保單整理,的確覺得當年買的保險不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建議考慮再買保險加保,一方面提高保額,並選擇和之前買的的保險更互補更有特色的產品,同時也應查缺補漏使得保障更全面,因為保險和人的需求一樣,隨著我們年齡閱歷意識增長,不同階段保險需求也不同。例如很多朋友購買第一份保險時,往往受制於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重點考慮重疾、醫療、意外為基礎的健康保障,後來也會及時增加孩子的教育金和自己的養老儲備。

有些朋友對於保險的態度比較簡單,會不斷在上千款同類產品裡對比尋找所謂的更好產品,如果一旦發現更新看上去更好產品,就認為自己已經買的產品不好甚至有坑,想要退舊換新。在實際的保險諮詢中,我會把80%以上的時間用於和客戶朋友不斷溝通,到底有什麼樣的保險方案可以解決對方的實際問題?只有綜合公司品牌、產品責任、實際理賠數據、保費保額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並根據對方需求不斷細化再不斷調整,才能得出最佳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的把產品推銷出去。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肆拾捌)之前買過的保險不滿意,應不應該退?

其實並不是。

除了上文提到的身體情況可能變差購買有困難、退保有損失外,我們購買保險也不僅僅只是購買商品本身,更是購買未來的服務,尤其是及時的理賠服務。記得團隊有一個組員分享自己父親重疾理賠時,他說,我爸爸的保險只有20萬元,其實我在保險行業這麼多年我也知道產品並不好,但是當我們全家為了爸爸生病焦頭爛額時,根本顧不上保險的事兒。我只在理賠申請表上簽字,把所有相關資料給保險顧問,就等著理賠很快到賬了。建議下次再購買保險時,可以從專屬靠譜的保險服務、更適合自己的保險方案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肆拾捌)之前買過的保險不滿意,應不應該退?

只有當保費出現倒掛(交的保費比保險公司給的理賠金還多)我個人才可能建議考慮退保。並且,請先考慮好到底是退保損失更大,還是持續交費損失更大?如果真的決定要退保,一定建議先買完新的保險,過了等待期(重疾險一般為90天或者180天)真正生效以後才建議退掉舊的保單,避免裸奔上路。

如果發現之前購買的保險有所隱瞞沒有如實披露身體情況有可能影響未來理賠的話,建議先補充告知,提供相應病歷資料或者體檢報告,爭取最好的核保結果。

當大家已經買過保險想要退保時,請三思而後行,分時間分情況綜合考慮,並諮詢內業專業人士給出全面綜合的建議。


我是諸麗,歡迎轉發、推薦頭條發文,明亞資深合夥人及資深銷售總監,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或者加入保險的想法,可隨時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