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拉木圖漢教生活,有了“疫”外收穫


新冠疫情發生後,我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查看疫情地圖,跟國內的家人視頻聊天,互報平安。


當時,我們孔子學院的教學工作仍在正常進行,但已經提高了防疫意識,提前儲備了一批口罩、消毒液。我每天課前、課間都會為學生講解中國在抗“疫”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進展,為學生講述中國醫生不畏生死工作在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等,給學生傳遞著“中國信心”。


孔院故事 | 我的阿拉木圖漢教生活,有了“疫”外收穫

筆者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已經四、五年,因為疫情,被迫改成網上授課。


3月,國內的疫情地圖由深紅變成淺紅再變成白色,越來越多的城市新增病例數已經歸零,但國外的情況卻不太樂觀,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在其他國家工作的同學發的朋友圈:某國出現了新冠病毒,學校停課,航班取消,當地民眾開始搶購食物。當我們正在為在這些國家工作的同學擔心時,3月13日,哈薩克斯坦出現感染病例,隨即我們就接到了中小學放假、大學上網課的通知。


我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已經四、五年了,但上網課還是第一次。為了選出符合當地學生使用習慣的軟件,我把微信、WhatsApp、Zoom、Skype試了一遍。上課的軟件選好了,但如何上好網課,如何管理課堂、和學生保持積極互動等問題接踵而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一名“網紅”主播,我向國內有經驗的網課教師和主播朋友取經,也充分徵求了學生的意見,提前登錄軟件試講。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有之前的充分準備,我的第一次網課效果意外的好:原本內向的學生在網絡的另一端變得活躍起來,一些學生在課間主動介紹他們的家人,還有學生家長湊上旁聽我們的網課,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別走神。雖然疫情把我們隔離在各自家中,但學生們學習漢語的熱情、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把我們的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


疫情發生後,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反應非常迅速,宣佈從3月16日起進入緊急狀態,我們所在的阿拉木圖市實施了更高級別的強化隔離措施。我們居住的小區樓道和電梯間每天做4次消毒,“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的標語隨處可見,樓下的超市物資供應齊全,門口貼著“不戴口罩禁止入內”的提示,這些小細節都反映出當地政府對防疫工作的重視。因此,我對哈薩克斯坦的防疫政策有信心,希望哈薩克斯坦早日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祝福所有人,願大家健康平安!

(作者系哈薩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教師)


來源:第71期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報中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