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文章 I Andrew 圖片 I Andrew 編輯 I Andrew

北方小鎮向南1200公里的邊境處,坐落著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亞最大的都市——阿拉木圖。

這座早年因為盛產蘋果而聞名的蘋果城,在1991年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獨立後成為該國首都。由於地理位置過於靠南,不便於國家治理及北部經濟發展,哈薩克斯坦於1997年遷都北部新城阿斯塔納。即便如此,阿拉木圖仍然是共和國眾多行政、經濟、教育、文化等部門機構所在地,也依然保持著中亞地區經貿中心地位,是亞歐文化的交匯點,是鮮為人知,卻名副其實的國際都市。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市政中心廣場紀念柱

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以東至中國新疆邊界的廣袤東部區域,因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冬季嚴寒漫長。該區域最大的城市叫Ust-Kamenogorsk,也是東哈薩克斯坦州的首府。

12月中旬的額爾齊斯河,兩岸已經結上了冰。道路兩旁的樹木也早已壓上了一層厚厚的雪,風不時吹過,整塊枝條的積雪,嘩的一下,鋪散在雪地裡。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烏斯卡緬雪后街道

主路中央是兩條上了年紀的電車道,哐當哐當,舊式電車緩慢停靠在路口,等待上下乘客。入夜之後,冷霧將整個城市裹得嚴嚴實實,在沒有路燈的街區,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烏斯卡緬市區舊式電車

從Ust-Kamenogorsk的火車站出發,登上一路向南的哈薩克火車。穿過城市村落、雪地山坡,火車走走停停,旅客上上下下,最終到達阿拉木圖,已是出發後的第26個小時。

哈薩克的火車分慢車和快車,都可以在設計精良的網站上提前購票,可自行選擇車廂,臥鋪或坐票,上鋪或下鋪。收到郵件之後,將車票打印出來,上車之前給列車員看一眼,就算檢票了。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烏斯卡緬火車站

到哈薩克斯坦之前,對哈國這座最大的城市並沒有太多瞭解。總體印象依然停留在中亞小國,蠻夷之地。

跨出火車站後,一個小廣場映入眼簾。哈薩克南部的溫度比東北部城市Ust-Kamenogorsk要高10度左右,沒有太多積雪的廣場也因此呈現出自己的模樣——一座雕像佇立在廣場中央,底座圍著一圈矮樹,矮樹的右邊立著幾個傳統哈薩克族人雕像,微笑著歡迎遠方來客。廣場雖小,卻精緻有序,乾淨整潔。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火車站廣場

廣場正前方,是阿拉木圖市南北主軸線,連接火車站以及市政中心。溫度零上,路面的積雪開始融化。道路兩旁的商店,店員正一邊忙碌著招呼客人,一邊不忘把門前的化雪清理。

拖著行李走在溼漉的人行道上,滿眼紀錄著眼前過往行人,公交電車以及商店建築。某隻腳會不時踏入小水坑,某滴融化了的雪水會偶爾從光禿禿的行道樹上砸下來,隨即猛然緩過神,眼前卻一片模糊。擦乾眼鏡之後,站在某個十字街口,阿拉木圖這才將她的城市點滴向外人娓娓道來!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雪后街道

街頭過往的少男少女, 說著一口讓我窒息錯亂的語言,透過笑語,仔細一看,你會發現他們分明是不同族人——

歐式金髮碧眼、高挑淺膚的俄族、烏克蘭族以及亞式溫柔近人、烏髮黑眼的哈薩克族男女

擁有130多個民族的哈薩克斯坦,不同族人說著俄語或哈薩克語,在阿拉木圖這座城市體現地淋漓精緻。多民族長期以來的融合相通,造就了哈薩克獨有的街頭異域面孔。

不同於此前的希臘以及南半球的澳洲,街頭面孔若非本地產物,便是移民匯入。哈薩克街頭讓你明顯感覺到此地經歷過長期民族融合,形成了各民族特色與融合新面孔並存的哈薩克風情。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哈薩克斯坦小孩

哈薩克斯坦自蘇聯解體,獨立之後,便開始走上了哈薩克本民族發展道路。國家也不斷通過政策支持吸引海外哈薩克族人歸國,其中有一部分就來自中國新疆地區,這裡的哈薩克族人有天然的語言優勢——中文與哈薩克語。

儘管哈薩克語被定為國語,但是在這個哈薩克族人佔65.5%的國家裡,大部分國民仍使用俄語,因此語言方面大力推行哈語也在該國的議程之中。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哈薩克斯坦小孩

然而無論是俄語,還是哈薩克語,對其他非俄語區的遊客來說,並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一座融匯亞歐,或者目標國際化道路的城市,一定的國際化語言必不可少。此外作為哈薩克國家打造旅遊橋頭堡的城市,更需要在旅遊服務行業,培養更多的語言人才。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哈薩克斯坦小孩

只會一兩句俄語的我,繼續在街頭東張西望,觀察著身邊的一舉一動。

提著聖誕小禮物的小男孩匆匆忙忙,搖搖晃晃地從我身旁小跑過,努力想追趕上母親的腳步,一小不留神,便滑倒在我面前,小可愛嘟著小嘴,小手依然拽著禮物,一臉委屈地呼喊著母親。母親雙手提著重物,顯然騰出手來有許困難。

看著一個小夥把自己的兒子扶了起來後,說了一句我能聽懂的俄語感謝。然而並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我,笑著點了點頭,看看小男孩跟著母親身後繼續跌吧跌吧,走到街的盡頭。這樣一座融匯亞歐語言和人種的城市,母親並不會覺得我跟其他人有任何不同吧!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哈薩克斯坦情侶

阿拉木圖市區建築低矮甚至有些年代感,可是遠望排列有致,近觀不失風情,內部更是小巧整潔。

街道遠不算寬敞,但井然有序。車輛也不新穎豪華,卻遵紀守禮。

曾經無數次在發達國家街頭,體驗過司機如何遠遠放緩車速,揮手示意,禮讓行人,行走在街道上不會有緊迫或慌張感。回國後卻多次在祖國帝都,多個路口,面對眾多北京大爺二八槓、橫衝直撞小三輪、有車一族比亞迪,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左顧右盼,方能成功脫險。

然而的確是在中亞偏蠻之地的鄰居哈薩克斯坦,走在街頭,我再一次體驗到了發達國家般的交通文化。即使四面埋伏、臥虎藏龍,一旦踏上行人道或斑馬線,你大可在寒冬凜冽的雪山腳下,大步流星,笑浴春風。揮手示意司機大可不必,但若懷著一顆尊重之心,或想象自己走在星光璀璨的紅地毯上,與提前停在你身旁的車輛司機隔空互動,那也將是一個溫暖的小瞬間吧!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街頭公交

人行道兩旁的樹枝掛滿白雪,揹著陽光,星星點點的冰晶隨風起伏飄動。街道旁排列的是俄式或哈式建築,各類風情餐廳、咖啡館、理髮店、商品店、蔬果市場等等點綴底層,不會太花哨,也沒有任何單調,靜靜地,佇立在城市的某條大道旁。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著名天升教堂

市區裡鮮有小區式建築群,任何兩棟建築之間似乎都相互相通,取道某條大街的某個小拐角,不一會兒便是另外一條大街。眾多小公園散佈在城市的各個街區,為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休憩場所,公園裡的樹木也為阿拉木圖增加了和諧的自然元素。

但阿拉木圖的自然不僅僅是公園樹木,還有城市東邊遠近聞名的雪山。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雪后街景

群山環抱的城市並不少見——西方文明發源之地希臘,其首都雅典,背山面水。水是愛琴海的湛藍,山卻偏了題,是稀稀拉拉小樹叢的幹黃。

雪山下的都市也大有城在——美食美女美景之四川,其首府成都,天府之郡。晴日之下,登高遠望,雖有“窗含西嶺千秋雪”之景色,但也只可遠觀,若想近玩,必要花費些時日和路程,才能讓雪山躍然眼前。

而阿拉木圖的城市背景就是身後近在咫尺的雪山。雪山叫做Shymbulak, 景色優美的森林山地,此時在冬季白雪的覆蓋下成為了哈薩克斯坦,乃至中亞著名的休閒娛樂,滑冰滑雪勝地。

從山腳市區坐公交半個小時即可到達雪山第一站Medeu滑冰場,速度與激情時常在這裡上演,世界各國的滑冰健將曾在這裡打破速滑紀錄,Medeu因此也被譽為“創造紀錄的搖籃”。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Medeu滑冰場

搭乘纜車,繼續上山,到達雪山第二站Shymbulak滑雪場。雪場設施完備,飲食、娛樂、訓練、專業滑行應有盡有,長度3000多米的滑雪道在山間順勢鋪開,其配套及規模媲美歐洲眾多滑雪勝地,是不折不扣的滑雪天堂!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高山滑雪場

作為“全球綠化最好的城市”,阿拉木圖市裡的樹木公園,市外的森林雪山,無不體現著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

城市裡的生活也一如自然。若能找到一好去處,安穩生活一段時間,本地餐廳坐一坐,尋常巷陌走一遭,才算是對阿拉木圖應有的尊重。

雪山腳下不遠處,尋得一青旅。難得可貴,前臺可以英語交流;驚喜倍加,樓上有一安靜的靠窗角落。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青年旅館讀書角落

聖誕臨近的12月底,阿拉木圖斷斷續續飄起了大雪,整個城市開始披上了節日盛裝。商店櫥窗張著貼畫,門口堆著禮物,街樹上纏著彩燈,工人搭著梯子,不緊不慢地將人行道打扮。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聖誕裝扮後的人行道

白雪配裝扮,才能算聖誕。

比起南半球澳洲人民沙灘上放飛自我的節日慶祝,以及非洲兄弟烈日黃塵下詭異蹊蹺的聖誕氛圍,阿拉木圖這個深冬更會有一種舒適和親近感吧。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聖誕裡的購物中心

索性把每日半晌留給靠窗角落。雪過一整晚,窗外城市街道,樹梢,以及樓下的小矮房蓋上了一層厚厚的雪。碼字休憩間隙,數著矮房上的積雪一片片滑落,是一種恬適的享受。

正午時分,雪依舊自由飄著。出發去哈薩克餐廳,點一杯熱茶,一塊蛋糕,一盤雞、牛、羊或魚肉配米飯,緩飲慢食,從容不迫,坐上一個小時,或許兩個鐘頭,也絕不過分。

漫步梳妝打扮過的街道,穿過昇天大教堂所在的公園,繼續向北,便是生活氣息濃厚的綠巴扎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阿拉木圖綠巴扎

瞭解一座城市,當地市場無疑是最好的開始。

這個匯聚哈薩克斯坦及周邊中亞各國食物、果蔬、小商品的大集市,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還沒踏入集市內,就能感受到路旁攤主的撕心裂肺,以及買家顧客的挑剔苛刻,這是一出生活大戲,頻頻在上演,時刻不停歇。

巴扎內有一大片新鮮果蔬區,寬敞大氣,明亮的燈光伴著來自邊窗的自然光奮力地打在果蔬上,異彩紛呈,顏色喜人,讓人慾罷不能。各種水果又被攤主安排得明明白白——左柑橘、右葡萄、上香蕉、下獼桃,舞臺中央自然是城市的主角兒——蘋果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巴扎內部果蔬區

攤主恰如其分地融入到這秀色可餐的神奇排列中。一襲標準的綠色裝扮,若影若現地埋伏在堆就的彩虹山後。過往的顧客徹底在這紛繁色彩裡,渙散眼神,迷失自我。不失時機,攤主突然鎖定目標,四射激情地提議失真的你,到她的攤前挑一挑,選一選,買不買不重要,湊湊人氣也自然是頗受歡迎的。

誠心誠意的買賣從來不需要語言相通。

三下五除二,你的手中,你的揹包多了些分量,你感受到了熱情迷幻的壓力,口口聲聲說著要離開。轉過攤角,哈薩克斯坦的傳統蜂蜜閃爍著財富般的金光,攤主在耳邊不知所云的推銷說辭,讓人天旋地轉。

猶豫不是你此時的標籤,財富不是你能逃避的話題。初來時清醒自然、空空如也,離別處眼疾耳鳴、身心俱備,沉重而不知歸路……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乾淨整齊的攤位

巴扎連接著眾多其他市場,水產鮮肉、服裝鞋飾、家用商品等等,應有盡有,眼花繚亂。慢慢悠悠地逛一下午,大半個阿拉木圖便略知一二。

生活在這裡,時間悄悄在窗前流逝,在飄雪中堆積,在熱茶中沉澱,也在集市此起彼伏的吆喝中漸漸淡去。

這座城市,鮮有呼風喚雨的高樓大廈,寬闊複雜的柏油馬路,更不見夜裡浮躁湧動的街市與霓虹。

精緻有序、民族熔爐、禮貌和諧以及自然生活,大概才是阿拉木圖想要娓娓訴說的吧!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亞腹地鮮為人知的國際都市

/ 完·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